弯 429 军政学致治资科鞋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商业 (内部参考) 器千军金 资料转用章 73 中 山 大 学 經济系商业經济教研室编 一九七五年二月 ==========第1页========== 429284 前言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苏联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了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在流通领域方面,苏维埃商业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列宁主义路线,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制订的方针和政策,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狷狂在进攻,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时:14 但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爻杜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列宁曾经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然是阶级斗辞空前残酷、阶级斗母形式空前尖銳的对期。”这是因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到刚阶级,卸地主和资本家阶级,还沒有消失,也不可能一下子消失。”这说明,在当时的苏联社会,在生产关系和生萨巧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除有相适应的一面,还有相矛盾的一面在苏维埃职员、工人、党员中还会产生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面蜕化变质的可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中,还有复辟资本主义,地主资产阶级重新上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可能。由于当时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无产阶级专政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没有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致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修正主义的统治而变质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运中极其深刻的一个教训。 赫鲁晓夫一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政大权以后,苏联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 ==========第2页========== 家变成了新型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伙叛徒一上台,在政治领域中迅速膨胀其资本主义势力×在经济领域中,从生产到流通蝎力推行其修正主义路线,糢整个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苏维埃商业是为无产阶级专政服爹的,是人民的事业;今天,苏修的商业是膏僚垄断资产阶级用来操 纵国家经济命脉,推行对外侵略,·残酷地蛋迫和剥削苏联劳动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为一小撮人过穷奢极欲的生活的工具。其手段之阴险和剥削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沙俄资本家。但是,哪里有剥削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随着苏修国内政治、经济矛盾的加深和苏修对人民压迫的加强,苏联广大劳动人民从严酷的阶级压迫的现实中,正在日益认清苏修叛徒集团的反动面目而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苏联是第一个过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列宁剑造的党。虽然,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作正主义者篡夺了,但是,我劝同志们坚决相信,苏联广大的人民、广大的党員和干都,是好的,是要革命的,修正主义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 .·:我们这份以资料为主的参考材料,是配合《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揭露和批判苏修在流通领域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进一步认识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商业工作反修防修的重要性。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和辈握的材料不够,加上时间仓促,缺点与错误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如需引用本文所用材料,请直接查对原出处。 一九七五年二月 2 ==========第3页========== i 录 第一素修痛亚型官條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的 商业w7心d…(1)(一)苏联商业所有制的蜕变·(1)(二)特权阶层利用职权营私舞弊,投机倒把,贪 污盗窃国家财产…(4)(三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加速…(6)第二章苏修商业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10) (一)推行以利润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 改变社会主义商业的经营方向…(10) (二)以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代替社会主义的计划 经济…(11)(三)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经营作风…(12)(四)开设特殊商店,为一小撮官僚资产 阶级服务……(13)(五)大肆贩卖和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糜烂 生活方式(14) 第三章苏修市场一团糟…(18) (一)日用工业品长期严重不足…(18)(二)农副产品奇缺,收购计划落空…(22)(三)商品储备下降…(24)(四)商品质量低劣,变相剥削劳动人民……(24)(五)靠进口大量消费品过活…(28)(六)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30) 生 ==========第4页========== 第四章苏修自由市场大泛滥……(38) (一)苏修统治集团通过各种政策、法令鼓励 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38)(二)自由市场泛滥、投机倒把狷涿…(42)第五章苏修对外贸易是推行世界霸权的工具……(52) (一)苏修是当代最大的一个国际剥削者…(52)(“)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相结合…(60)(三)苏修是国际上的大军火商…(64) 3 ==========第5页========== 第一章 苏修商业是新型官僚垄衙资产阶级 所有制的商业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修正主义上台,也就是簧产阶级上台。”“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物式的专政。”①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以后,疯狂地推行修正主义路线,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的政权性质,苏联由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国家所有制的性质也就变了。因此,作为流通领域里的苏联商业,也就从社会主义所有制变为新型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 (一)苏联商业所有飘的娩变 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非常重视商业工作,把社会主义商业看成无产阶级在经济领域里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在流通领域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列宁根据无产阶级专政的儒要,制订了一系列杜会主义商业的方针和政策,首先,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排挤私人资本主义商业,使杜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迅速占领商业阵地。下表是按各有关年度不变价格计算的商品零售流转额,苏维埃贸易排挤私人资本主义商业的过程表。 1 ==========第6页========== (单位:100卢布) 国营及合作 年 代 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私营商业社商业在商 品流转总额 中的比重% 1925 1,601 3,518 3,861 56.4 , 1926 2,144 5,464 5,215 59.3 2,326 7,064 4,963 65,4 5 1927 1928 2,498 9,276 3,640 76.4、 .1929 3,338 11,866 2,432 86,5 …1930 4,482 14,450 1,123 94.4 1931 7,259 20,682 100.0 洗 资料来源:根据《苏维埃贸易经济》1953年版第32页, 《苏维埃商业40年》1958年版第8页有关数字计算。 。从表可以看出,十月革命以后,苏联迅速进行商业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私人资本主义商业从苏维埃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斯大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中指出:“什玄是苏维埃薄业呢?苏维埃商业就是沒有大小资本家参加的商业,沒有大牧机商人参加的商业。”②这就是斯大林对当时苏联商业性质的总结。 现在的苏联,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了形式上和法律上的东西,实际上生产资料为一小撮官僚特权资产阶级所占有,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已经沦为雇佣劳动者。 2 ==========第7页========== 为了使资产阶级所有制能在国家法律形式上固定下来,苏联部长会议于一九六五年十月四日正式批谁了《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条例》,这个《条例》给企业以很大的权力,如企业有权占有、使用和支配其财产;有权编制和批准生产和财务计划;·有权招收和解雇工人,规定职工工资和奖金,有权规定无需上级批准的产品价格或同订货者协商议价多有权购买分配外的材料、工具和其他物资,出售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和接受计划外的订货等等。③《条例》公布实施后,工人被大批解雇“仅1970年就达到六百六十三万人”。④ 根据《条例》规定,现在苏联商业的特权阶层、经理、主任操纵了商业企业的一切大权,“商店经理可以支配商业企业的基金',‘在稿定商品周转计划时有更大的独立性,可以“同供应者直签订合同',‘有雇佣、解雇、奖励、处分及调整工作人员的权力’。”“有-个食品商店的领导人仅在-一九六 六年的头九个月中,就对五百名工作人员中的一百五十人作了行政处分。”⑤受害的商业职工竟高达百分之三十。哈尔科夫新百货商店经理、部主任对职工的迫害也是一例,根据该店仓库管理员马塔特揭露:“针织部主任斯维德洛,对我提的意见不但不予重视,反而说我不守纪律,叫我应当想一想,这不是我的本份。”“她还大声地说,她将亲自选拔另一些人来充实这个部(以便把那些好提意见的人排挤出去),那些人,按照她的说法,将比我们听话',比我们·善良'。仅仅在最近三个月里,就有三名新职员,斯维德洛的私人朋友到我们部里来了。”“针织部主任斯维德洛,仗着副经理朱普的纵容和支持,不断地审讯和迫害职工。事情达到这样的程度,甚至在共青团会议上由她挑选出合乎她心意的人来当主席团,然后重新抄写会议记录,应该怎样写,得由她说了算。”⑥ 上述材料说明,苏修叛徒集团把杜会主义所有制商业完全 8 ==========第8页========== 变成新型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商业。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已变成了一小撮资产阶级所有制,商业企业的统治集团就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拥有支配企业的一切大权,广大商业职工处于无权地位,成了雇佣劳动者。 苏修在商业推行资本主义路线过程中,随着所有制性质的变化,私营的服务性行业也就不断出现。在“苏联的奥伦堡州的城市和区中心存在着数以百计的私人旅店和货栈,这些私人旅店和货栈的老板们,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收利不少,仅该州的州府所在地的私人旅店一年中就由三十六个增加到四十六个。”“在黑海海滨城市中,甚至一些住在机关宿舍和公寓的人,也把房间租给休养者,牟取暴利。国家还主动向他们建议开展业务关系。”⑦私有性质商业的产生,这是资本主义在苏联复辟的必然产物。 苏修商业所有制起了根本变化的另一特征,是为一些资产阶级特殊阶层分子的穷奢极欲生活服务。这些人“可以在一种专设的特殊商特里每月先支付儿十卢布,然后就可以随意去选取精美食品。格鲁吉亚的百万富篆拉基什维里经常在莫斯科、基辅、阿拉木图等城市的饭店大摆每餐价值数千卢布的筵席。”“这些人还在专门的服装店定制最时髦的服装,购买‘英国的西服、意大利领带和外国香水'等等”。⑧ (二)特权阶层利用职权营私舞弊,找机倒把,贪污盗奇国家財产 苏修商业企业特权阶层,利用修正主义降线给他们的特权地位,与系统内外各部门投机倒把分子互相勾结,贪污盗窃苏联人民所创造的劳动果实,手段各种多样,无奇不有,非常严重。 商勾结,贪污盗窃,大搞非法黑市买卖。一九六二年在4 t:.··ilkA ==========第9页========== 苏联轰动一时的非法贩卖纺织机案件,是相当吓人听闻的,这个盗窃集团共“四十三人”,其中包括“政府官员”、“中央计划机关的工程师”、“工厂广长”以及黑市“私商”,他们互相勾结,非法“从官方分配系统中搞到了总共九百合的纺织机,他们利用这些机器开设地下工厂,生产布匹到黑市上出售”,“这个资本主义的网,从莫斯科远到高加索租哈萨克都有分支机构。”列宁格勒有个地下“克鲁伯尼娜公司”与百货商店勾结生产尼龙女上衣,“这个公司的代理人来往于列宁格勒百货商店”,争生意做。⑨这些是苏修工商企业中普遍的事例。 上下串通,贪污盗窃,营私舞弊,以饱私囊。如哈尔科夫新百货商店针织部主任斯维德洛,“将该店得到的一批进口女上衣共九百九十件,叫职工挑选后,一半放在柜格上,而另一半则按照他的意见,放在仓库里。第二天斯维德洛的熟人就涌到仓库来了。斯维德洛在场,他要商店职工不开任何发货单就把女上衣发给他们。”一个商业仓管员,羯露冷饮供应站的站长营私舞弊、盗窃公物的情况时说:“供应站上从帮工到主任,许多人都在卖冰激凌。偷冰激凌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拿几箱通过卖冰激凌的售货员卖掉,平分进款。”“在商业部门只要有本领什么都能办到,要没有本领就会落得个穿不上裤子,让位给别人,什么都可以销帐,只要会一起作弊”。⑩“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可以看到一伙,在一个粮食基地美食店'盗窃人民财产将近三年之久”,“在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有五分之 一的商业店营私舞弊。”“哈萨克共和国,还可以看到六二年这里有一万八千名职工(宫员)偷窃、贪污。在商业和合作社系统内被偷窃的东西价值总计将近三百万英磅。”①这些贪污盗窃分子为什么如此猖狂,逍遥法外,因为这些人是特权阶层或者是特权阶层的支持者,所以谁也不敢过问。 5 ==========第10页========== 私分、私卖,大发横财。“例如,格鲁吉亚一个纺织广的领导人,同私商互相勾结,动用工厂的设备和原料,建立了一个‘地下工广’,秘密生产各种畅销商品,在黑市推销,短期内就捞到了一百七十万卢布。”“列宁格勒,苏联国际旅行社社长,同他的‘几个好期友’合伙,偷窃六万卢布的东西,其中包括大量外国旅客的财物,如西德的理发工具、英国的打火机、·芬兰的衬衣、西班牙的白兰地酒、苏格兰的威土忌酒和美国香烟等等。”② 苏修新型资产阶级贪污盗窃活动,是受到司法机关人员的纵容和支持的。他们官官相护,行贿受贿,合伙分赃。“例如,格鲁吉亚的地方监察司前司长为首的‘几乎全体人员'都贪污受贿,‘成了盗窃犯的通风报信人员'。③”这样的社会,当然贪污盗窃成风。 (三)貧富悬珠,阶级分化加速 今日的苏联,由于资本主义复辟,阶级分化加剧,贫富悬殊的鸿沟越来越深。“苏联的资产阶级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剥制阶级。他们操纵着党政大权和生产资料,榨取高额利润,享受着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和各种津贴,占有比一般工人和农民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 据一九六六年苏修出版的《苏联社会学》透露,苏修特权分子估计约有四百万人(不包括家属),占全苏人口近2%。他们的收入在每月五百卢布以上。有的收入则更高,据西方报刊报道,苏联元帅的每年薪俸,如包括由政府负担的支出在内,约等于五万美元。而最低工资,据苏官方材料,为每月六 十卢布。差距为一百一十多倍。 ·据另一材料报道,勃列日涅夫下合以以后,苏修国内各类人员工资差别的基本情况如下表⑤: ==========第11页========== 单位:卢布 工资与工资差额 最高与最低 工 资 职别 工资差额 中等工厂 清洁工 60 广长、经理 500-700 440-640 高等院校 清洁工 60 540 教 授 600以上(不 算兼职) 政府机关 职员、勤杂工 60 540-1440 部 长 600-1500 (不算兼职)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这种贫富悬殊的工资差距,使苏联形成了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就是修正主义统治的社会基础。 苏修特权阶层除领取高工资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额外收入,无偿地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贪婪地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 苏修制定的“国营企业条例”规定计划外的利润全部由企业支配。由于苏修领导集团给予企业负责人很大的权力,可以“规定奖励工人的指标和条件”,这样他们就可以假公济私,任意侵吞大批奖金。如利佩克托拉斯的经理仅仅在一个月内就拿了七次奖金,总共一千三百多卢布,超过一般工人两年的工资还多。有的企业领导人的奖金占百分之六十。有的企业领导人事事得奖,月月得奖,而有些工人连一分钱也得不到。许多企业的工人不但得不到奖金,连工资也在大量下降⑥。企业领导人不但工资高、奖金多,而且还有名繁多的额 7 ==========第12页========== 外收入,如所谓“福利设施”,实际上都是为一小撮特权阶层服务,为他们所占有。特权阶层可以有几套房间,还有别墅,可以免费疗养等,而广大工人住房紧张,生活困难,更谈不上享受文化福利。更严重的有些企业领导人以庆祝自己的生日为名,也要得一批奖金,如在拉脱维亚一管理局的特权阶层七人就据根他们的职务和年龄分别得了庆祝生日奖,这几人为庆祝自已的生日就占有额外收入共七百二十卢布⑦,苏修叛徒集团全面复辟资本主义,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已完全被破坏。使得苏联的社会,少数人穷奢极欲,花天酒地,过着荒淫无耻的资产阶级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则过着机寒交迫的生活。贫富鸿沟越来越深,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注: ①转引自《人民日报》《列宁主义,还是社会帝国主义?》1970年4月22日。 ②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底总结》1950年第521页。 ③香港《经济导报》总1298期,第6页。 ④《人民日报》1974年1月30日。 ⑤⑩《人民日报》《苏修在商业中全面复辟资本主义》1967年9月6日。 ⑥《人民日报》《苏修商业部门一片乌烟瘴气》1969年9月28日。 ⑦《光明日报》《苏联“疗养城的生意人和寄生虫”》1963年8月11日。 ⑧④《人民日报》《苏联贫富悬殊阶级分化日益加剧》1974年12月13日。 8 ==========第13页========== ⑨《光明日报》《苏联一盗窃集团盗卖国家九百台机器》1963年8月24日。 ①《参考消息》《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有五分之一的商店营私舞弊》1963年8月1日。 ②③《人民日报》《苏修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恶果》1974年9月25日。 ⑤《苏修复辟资本主义情况》新华社编1970年2月。 ⑤香港《经济导报》总1058期第20页。 ⑦苏《苏维埃拉脱维亚报》1967年12月3日转引《苏修复辟资本主义情况》《共远材料》1968年3月21日 9 ==========第14页========== 第 章 苏修商业是复辟資本主义的工县 ,:苏修叛徒集团为了建立起与资产阶级专政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仅在工农业部门,而且也在商业部门实行一系列的修正主义政策,从而改变了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把社会主义商业变成为新型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 (一)推行以利潤为核心的“新經济体制”,改变社会主义商业的經营方向 苏修叛徒集团在商业部门复辟资本主义的一个极其要重的措施,就是推行所谓新经济体制’。这个‘新体制'的实质,就是推行资本主义的利润原则和物质刺激,实现资本主义自由化,使资本主义在商业中全面复辟。早在1965年初商业部门就开始实行这个‘新体制',据苏联报刊透露“到1967年6月为止,已有约四十万个商店和饭店实行了‘新体制',这几乎占全国商业企业的二分之一。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加盟共和国的商业单位,已全部实行了‘新体制’”。 ①“依照计划,在1969年,全国所有企业将基本上完全实行这个‘体制’”。②根据‘新体制'的要求,“国家只给商店规定商品周转额和利润指标”,③也就是说,国家只管做多少钱的生意和赚多少饯,至于其他一切都由商店经理自行决定。这样商店经理的权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他可以“支配商业企业的基金”,“在拟订商品流转计划时有更大的独立性”多可以“同供应者直接签订合同”,“有雇佣、解雇、鼓励、处分和调整 0 ==========第15页========== 工作人员的权力”。④以致“有些领导人把独立性看成只在自已本位利益方面独立起作用的权力,忘记了国家利益”。⑤ 这样一来,商业部门实行‘新体制’后,把利润原则当作 一切经济活动的‘火车头’,把追逐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活活的最高准则和唯一目的,实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于,从而改变了社会主义商业的经营方向,出现一片乌烟撩气。 (二)以资本主义的自由竞爭代替过会主义的针划經济苏修商业部门实行‘新体制'后,为了拼命追求利润,取消了划计分配商品的制度,实行企业之间自由竞争,根据市场行情来组织货源和调整价格。 新体制'规定,商业企业为了多采购利润高的商品,可以直接与工厂挂勾订货,苏修报刊宣扬,这是“自由选择”对象,结果造成商品供应系统的混乱。据苏修捉刊透露,“工商业实 行直接订货后,商业抱怨工厂衡等输部门的订货需要, 工厂则抱怨分散订货单位太多造成混乱,而广大顾客则买不到自己所需的物品”。⑥ 苏修工商企业部门,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多得奖金,拚命生产和销售利润高的产品而获利少的产品则不愿生产和销售,致使社会供需矛盾日益加痢“据苏联《经济报》报道,萨拉托夫搪瓷制品厂原划计一年生产网万力居民需用的小锅,但由于这种产品利少,只生产了四万七千二百个。与此同时,这个厂却超额完成了费工少获利大的大锅生产。,结果,居民所需要的小锅便很艰买到。”⑦又如,“哈萨克靴鞋贸易管理处,原来坚决要求共和国工业组织生产细毛毡靴,答应一年销售六 十万双,而当市场出现了新产品以后,商业工作人员就自动削减了儿乎原订货量一半的销售量获”⑧这样,就使这种毡靴大量积压。这样的例子绝不是个别的,在苏修全面复辟资本主义 11 ==========第16页========== 后,计划经济早已成为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据透露,一九 七三年十月份,在苏联批发和另售商业网中积压的无销路的非食品商品价值达四十五亿卢布”。“大量无销路的产品堵塞了商业网,使几十亿卢布的资金不能周转,而且为保存这些商品,每年就得花几干万卢布”。⑨ 此外新体制'还取消了生产资料计刘分配制度.实行土地、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自由买卖,使商业部门为许多企业或个人开设地下工厂牟取暴利大开方便之门。 苏修叛徒集团公开宣布:生产资料的计划供应“已经过时”了,同时在“高尔基市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还举办了买卖生产资料的自由市场,参加的有苏联各地的公司企业代表数千人,买卖的生产资料从机床、起重机、发电机、汽油、无缝钢管、仪表到火车头,无所不有”。⑩ (三)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經营作风 苏修商业为了牟取暴利,对广大劳劳人民采取各种卑劣手段,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把废品、次品冒充“合格”商品欺骗顾客,这种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商业经营作风,到处泛滥。 锯苏修报刊透露,“商店里的投机倒把分子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有的商店领导人还敲诈顾客以饱私雍,例如里加市消费第九商店主任,私自将棉布的价格从每米两个卢布六十戈比提高到三个卢布二个戈此。列于纳巴德第三十四肉类门市部主任,谊自以高价出卖猪肉,有的商店出售每十公斤面包就从中克扣半公斤”。① 据不完全统计,“在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有五分之一的商店营私舞弊,他们为了发财,挖空心思,欺骗倾客,往往高价售货,克扣货物分量,并且以次顶好”。“白俄罗斯生产的工业 12 Nと ==========第17页========== 品只有百分之六十合格。“在格鲁吉亚,在四百家企业中就有二百多家破坏规定的质重标准。`苏联轻工业部所属企业生产的产品中,符合国家标准的只有百分之一点四”。②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这种事例是很多的,正如苏修《经济报》也不能不承认的:“任何一个经济工作者不用费力就可以举出几十个这样的例子”, 又如:在某一个大城市,华奶突然涨价,据说是因为什么增加了‘维生素’,顾客们讽剌说‘根本没增加什么维生素,可能增加了一点水'。”③ 苏修商业部门为了追求利润,还‘发明'了不用水果而得到‘水果汁'的巧妙办法。据苏《巴库工人报》透露,“格奥克柴果汁厂厂长阿赫麦多夫及其高亲密的同伙们把企业为了各种生产需要而大量提取的最普通的柠檬酸,最一般的沙糖和自来水这三种东西,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加工,变成了‘水果汁’”。① 总之,苏修商业部门掺假掺杂,欺骗顾客,追求利润,谋取私利,手段多种多样,无奇不有。 (四)开設特殊商店,为一小镘官债資产阶级服务苏修商业部门在盘剥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时,为了满足特权阶层奢侈豪华的生活,还开设各种特殊商店,进口和贩卖西方资产阶级的高级生活奢侈品,专供苏修特权阶层同他们的家属享受。“这些特殊商店没有招牌,好象普通的办公室或公寓一样。持有许可证的人才能够进入。每月的头一天,官员在那些特殊商店放下五十卢布,他的家人就可以获得任何数量的食品,不必再付帐” 在这些特殊商店里,具备所有西方商店能买到的东西,“从食品到家具,包罗万象,就象西方的大百货公司。在那里 13 ==========第18页========== 订购三公斤鱼子酱、十瓶法国白兰地、威土忌酒、鹅肝、龙虾等都不成问题。英国外衣,意大利领带,外国香水,唱片,节籍,录音机等都一样方便,送货上门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中等的官员、演员、作家、艺术家们也有他们的特殊商店。低级的官员们则享受有一些较低的特汉,例如,能买来自社会主义国家(按一一这里指的是苏修集团的国家),主要是东德的衣料。” 有外汇的苏联人,“还可以到白桦树商店一一专门为外国人开设的商店一一以有价券夹购物,有一个秘密的供销系统,供应领导人物的太太们一些名贵的裘技以便在国宴中穿戴:或者供应某莫斯科主妇举行招待外国大人物宴会时所需求的各款佳肴”。⑤ 苏修商业部门就是这样通过特殊商店的形式为一小撮特殊阶层服务,为资产阶级的腐朽寄生生活提供方便。 (五)大肆版卖和宜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亵烂生活方式为了配合苏修叛徒集团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商业部门出售大量的资产阶级文学作品、西方影片、唱片、画报、奇装异服等,毒害劳动人民。 据苏修报刊透露,“从1958年开始,苏修就同美国签订什么‘文化交流'协定,此后每两年签订一次。在‘文化交流'的幌子下,美国表演团体和个人接莲而至苏联表演,公开推行阿飞舞、爵士音乐。宣扬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美国文学作品,在苏联量翻译出版,《美国》画报也大量发行。美国反动影片每年有几百部拷贝在苏联各地放映。莫斯科成了出售西方影片的‘小卖铺’。为⑥ 目前,西方的爵土音乐和舞蹈成了苏联青年‘共同的兴奋剂’。西方奇装异服的黑市买卖异常兴隆。西方电影在苏联的 14 ==========第19页========== 卖座率很高,使青年‘入迷’,流毒很深。 据日本留苏学生揭露,“苏联青年普遍不问政治,而对西方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却处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他们如果从那里弄到一两张西方的音乐唱片,明明有手提袋可以装进去,他门却不,一定要担唱片套的封面故意露在外面,招摇过市,引人注目,表示他有外園唱片。他们如果开唱机,住在楼上的,一定把窗户尽量打开,把声音放得大大的,好让左邻右舍知道他在‘欣赏’西方音乐,并引以为荣,他们跳起舞来,不是扭摆舞,就是查尔斯顿舞,以此为时髦”。①① 西方的文艺作品、唱片、美国的香烟、香口簿和牛仔裤成了黑市上的畅销品。 1963年,纽约出版的尼古拉、米列夫的四卷著作在莫斯科市场上大约售一百卢布。“所有这些书,谁也不在手里拿着,也不放在包里带着。通常出售书的是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象黑市上走来走去找买主。另一个人則带着手提包躲在附近某处的门洞里。前者把买主带入门洞,买主就在那里看一下书和讲价钱”。 在距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主要出售西方唱片的黑市,每周集合一次,“以最高价格出售西方灌制的宗教音乐唱片。硬壳虫唱片每张卖一百二十片布。任何-张西方唱片,从来都未卖过八十卢布以下的价钱”。 苏联青年不仅爱好西方唱片,而且还用西方唱片来进行投机倒把,获得利润。“在主要由少年和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组成的黑市上,特别欣赏唱片的质量高,声音清晰。花一百卢布买到从来未用过的新唱片‘流行音乐'的人企图马上就收回成本,他可以把唱片让别人转录,而转录者每用一次唱片就应付 五卢布,这样,使用唱片二十次后,青年人往往再把它卖掉,当然价钱已经低了,一般卖五十卢布,利润装到自己腰包里。 15 _ie ==========第20页========== 往往有一些投机者,他们把曙片用过后,涂上一层清漆当作新唱片卖出去”。⑧ “这个黑市上的第二种畅销品,是美国的香烟和口香糖”。“莫斯科的黑市上的美国香烟和口香糖,几乎都不是从外国人那里买来的,而是来自为党员大官和保安人员服务的苏联内部供应商店”。 在莫斯科,牛仔裤也是畅销商品。“销路最广的是美国的斜纹布牛仔裤,停价一百至一百五十个片布”。© 莫斯科期里宁大街为青年人开办的啡馆里,主要显示地位的东西都是西方穿戴的东西一一姑娘穿的厚底高跟鞋,男青年穿的时髦衬衫或者蓝斜纹布牛仔裤。一条牛仔裤的黑市价格是八十卢布”。@ 注: ①③④⑥@《人民日报》《苏修在商业中全面复辟资本主义》1967年9月6日 ②《香港经济年鉴》1969年 ⑤《共运资料》1969年9月25日 《苏修复辟资本主义情况》新华通讯社编1970年2日 ⑦⑨②《人民日报》《苏修工业陷入严重混乱状态》1975年2月13日 ⑧①《人民日报》1967年11月8日 ③》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7日 四苏《巴库工人报》1973年6月13日 《参考消息》1973年G月14日 ⑤《谁统治苏联》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4年6月编译出版 ⑥《政治经济学参考资料》(苏修问题)1973年6月16 ==========第21页========== ⑦《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第20页 ⑧©《新俄罗斯言论报》通讯“莫斯科的黑市”《考参消息》1974年8月25、26日 ②④美《华盛顿邮报》文章 《参考消息》1974年8月29日 17 ==========第22页========== 第三章 苏修市場一团糟 苏联复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蜕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代表的宜你垄断资产阶级推行利润的“经济体”,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压迫和剥削苏联各族人民,使苏联的经济陷入严重的因党和混乱状态之中。反映在市场上更是一团糟:消费品供应长期严重不足,商品质量低劣,库存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上涨,劳动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并且,不得不靠进口大量的消费品过日子。 (一)日用工业品长期严重不足 苏修叛徒集团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在国内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形成工业生产的畸形发展:军火生产不断膨胀,而民用工业部门则十分落后;制造的导弹、飞机、大炮和军舰越来越多,而居民的日用消费品却严重不足。“据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材料,从一九五三年以来的二十年里,苏修把工业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用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中许多是用于军火生产;而用于消费品生产的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从工业总产值看,二十年来消费品产值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由百分之三十点八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六。”①民用工业部门经常受到军火生产的冲击和排挤,计刘屡屡落空。据香港《经济导报》报道:“在苏联的第八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投资计划都只分别完成百分之七十六和百分之七十。…在一九 五一年至五五年间(即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民用工 18 ==========第23页========== 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曾达10.7%多但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 六○年闯,平均每年增长率,降至8.9%;一儿六一年至至一九 六五年间,降至6.9%;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间降至6.8% 一九七年进一步降至6.2%,一九七二仅为5%。在民用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增长 10.5%,但到去年(1972年)仪增长1.5%”。② 一九七四年的情况更为严重,在生产资料生产方面,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项君,如轻工业设备、食品、肉奶、鱼品工业设备等,一九七四年的产量连一九七三年的指标都没有达到。一九七地年向农业提供的谷物联合收获机甚至少于一九六 六年。在消费品生产:方面,锦布、毛料、绸缎、亚麻布、针织品、缝到品、皮鞋、甜菜砂糖等,连续第四年没有完成五年计划指标,一九七四年针织品和皮鞋的产量只分别达到指标的84%和86%。甜菜砂糠比计划少生产一百多万吨。 苏修叛徒集团在实行以利润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以来,工业部门所关心的只是如何追逐和保持高额利润,根本不考虑人民的需要而盲目生产,造成居民近切需要的商品更加供应不足,而一些商品则形成过剩。苏修商业部副部长萨鲁哈诺夫不得不供认说:“工厂的某些领导人不愿意考虑市场的需要,停让生产居民非常需要的商品”。“商业机构在分配儿童缝纫品和用廉价布制的男女服装的订货时遇到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毫无根据地诚少对这种或那种商品的生产订货,人为地造成了商业上脱销,例如绞肉机、烫斗、火柴、扩音器。”并指出“某些工厂停止生产的商品是由于这些商品的盈利率低。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③苏修《真理报》也供认,“时而瓷器或金属器皿,时丽桌布:时而碎肉机,时而不足挂齿的擦子竟成了周期性奇缺的东西。”(④在苏修党中央发布的一项决定中,也供认消费品生产混乱和供应困潍的状况:“鸟克兰少 19 ==========第24页========== 提供了大批的棉布、皮鞋、胶鞋、运动鞋、针织外衣和内衣。消费品的生产落后于五年计划的任务。家具、钢制器皿、镀锌器阻和生铁搪瓷器皿、不锈钢餐具、照相机、小五金和锁的生产计划都没有完成。”⑤ 莫斯科是苏修的橱窗,但工业品供应情祝十分糟糕。“布匹、呢绒、绸缎、服装、针织品、鞋类、童鞋童装等,供应紧张。毛皮及毛皮制品(皮帽、皮大衣等)、毛衣及毛针织品很难买到,一出现就排队一抢而光。家庭用具、铝锅、铝制品、中下等照相机、手表等等也常脱销。”⑥苏联商业部一九六五年检查了莫斯科的八十四家商店的工作。检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没有丰富的商品出售,有些地方连必需有的最低限度的品种也没有。”⑦洗衣机用的肥皂粉很少有卖,偶而出售,买的人就人山人海,一刹那就卖光了。我们平时使用的杂货根本没有,即使有了,质量很差,而且价格也很贵。””最苦的是买不到消耗量大的卫生纸,家里存货一用完就是走遍莫斯科也找不到。”⑧据苏修《真理报》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日的一段消息报道:“最近一家莫斯设计学院获悉西伯利亚的托姆斯克有铅笔供应,便立刻派人乘飞机去购买。”《而且这个采购员接到的命令是带他所能找到的最大的空皮箱。”⑨这段消息看来十分可笑,但却反映了苏联消费品奇缺的现象。最近,据美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九七四年九月十六日报道目前莫斯科市的情况是:“(一)在差不多每个商店或人行道上的货摊前,买主都排成长队。(二)人们最需要的低价商品都短缺。(三)价格比较高的,人们不太需要的商品常常过剩。(四)服装、家具和用具都是粗制滥造,式样难看的。”⑩在苏联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各种工业品供应就更加困难。苏修消费合作社总理事会第一副主席苏波德民茨基不得不承认,虽然“消费合作社为全国半数居民服务,但在市场物资 20 ==========第25页========== 总额中消费合作社供应缝制品、针织品、皮軭、洗衣机等商品所占此重只有百分之二十七到百分之二十九。所以农庄庄员和农场工人不得不进城购物。”据苏修《经济报》透露,“在哈巴罗夫斯克的百货公司里,手套每十个买主才能买到一副,而好女戴的帽子连提部不要提了”。“在有些地方甚至连火柴都经常买不到。在许多地方为了买一支铅笔,有时只好跑遍差不多十个商店。”②在罗斯托夫齐姆良斯克区,据区苏维埃代表埃米金所写的文章也抱怨说;“我们的代表们无论在那里碰到农村的人,都必然会谈到商业问题。有时是缺少最简单的,所渭日常必需的商品,有时则相反地堆满了价钱昂贵但却不合适的,早已过时的商品。”在最大的‘伏尔加一一顿河'国营农场的中心庄园里,第五工人合作社的售货员帕尔申科娃味意探长地说:“防寒外套?没有。秋季穿的鞋?没有。儿童服装?没有。…。③苏《经济报》报道:“如果我们到车里稚宾斯克日用杂货商店走一走。那更的情况象以前一样。‘小电炉有吗?’‘很久没有了。’‘绞肉机还没有来吗?……”,‘地板油漆有没有?…去污剂?……电烫斗?…床褥子…。’无论那个问题,售货员都只能否定地摇摇头,或者为了安慰顾客起见,回答说:《‘你常来看看吧,也许这个星期能来’。”④在卡巴尔达—一巴尔卡尔斯克自治共和国的城市商店里,则买不到彩色铅笔、图画本、塑料印泥、胶水和其他学校用品。⑤在基洛夫州,由于日用工业品奇缺,商业部门就利用稀峡的工业品来刺激蘑菇的生产。如科提尔尼市的百货公司设立了一个‘为采蘑菇者而设'的专柜,画得很鲜艳的价目表上标明,应交多少蘑菇就可换得稀缺的日用品:男女雨衣一五十公斤多鞋子—一十公斤;靴子一十五公斤多针织品一一售货价的百分之五十。从而动员了“全体居民大大小小全都投入了采集这种森林产物(蘑菇)的运动。”⑥ 21 ==========第26页========== 苏修军事刊物也抱怨说:“在某些军营中甚至连盐和火柴这种商品往往池出现脱销现象。”“在保障陆海军的军用品方面,存在著严重的缺点。”①⑦ (二)农副产品奇缺,收购划落空 由于苏修叛徒集团在农村全面复辟资本主义,苏联农村经济遵到极大破坏,农业生产下聯,畜投业衰退。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四年钓十年河,粮食就出现了六次减产,一九七四年比一九七三年减少约二千七百万电。再罪上台出竞争代替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为了超求高额利润,农场和衣庄任意减少赢利少的长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多种赢利多的农作物。致使商业部门的女产品采购计划不能完成。据苏报透露:“以一些产品代替另一些产品的这种做法颇流行,”“计划机关和采购机关本着国家的需要,一九七○年曾向普希金集体农庄订购黑麦 五十五吨,小麦十八吨,燕麦五吨,大麦十四吨,豌豆五吨,荞麦三盹。农庄却出售了一百九十二吨小麦,…,可是一斤黑麦、豌豆、荞麦也没有。”“这种趋向正遍及全州(斯摩梭斯克州),”“有时衣庄根本没有播种他们应当交售的作物,”“有的农庄和农场则大搞赚浅的副业,大搞投机倒把。如莫斯科州米杰特罗夫斯克区高尔基农庄,过去养猪很出名,因为养猪不赚钱,现在不养猪了,猪圈改成了副业工场’,在那里磨淀粉,制造刀形开关,月可以获利三万卢布以上。据苏修公布的材料,自一九六五年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后,生猪年终存栏头数逐年减少。”⑧(附表) 1965年宋为4140万头1966年末为4150万头1967年末为3730万头1968年末为3620万头22 ==========第27页========== 农副业减产,自由市场泛滥,以致苏修国营商业经常完不成计划。据苏报刊报道,“三年来,垦荒城州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为的平均产量减少36.6%,……这一州的一百八十四个国营农场和集体农生中有一百二十个没有完成向国家交售肉类的三年计划。”“尔斯克州五百零五个农庄农场,1969年上半年有二百四十六个是欠债者。”⑨又据苏修《曙光报》透露:在河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专门种植蔬莱的四十七个集体农庄中,有三十三个没有完成问国家交售蔬菜的计划,而六个生产蔬菜的国营农场中没有一个完成任务。计划规定收购六百五 十吨土豆,但只收购了六十吨。”②@据苏修官方统计,“一九 七一年到一九七二年期间,商业系统没有完成计刘任务,商业部的十六个商业组织中有十二个组织没有完成一九七二年的商品流转计划。”@ 由于畜牧业严重减产,收购计划落空,致使肉类供应十分紧张。据苏报透露,“在许多地方,包括一些加盟共和国首都的最大食品商店,人们几乎看不到猪肉和鸡鸭肉。即使在莫案科,人们在国营市场上也很难买到新鲜的肉类。”“图拉市一位颜客要买一点煎牛排的肉,跑到三十二商店,那里既没有猪肉也没有牛肉。售货员说:‘已经三天没有货了'。”“第五 十五和六十九商店的肉品部柜台也是空空如也。”苏修《劳动报》不得不承认,“工人的食堂里没有肉。”②@苏《真理报》刊登的巴库右油工人的一封信也控诉说:“在他们那里的食堂,有时一两天吃不到面包,在苏联许多城市,国营商店买不到肉和肉制品成了经常现象。”②③在蔬菜供应方面更是困雅。据苏《真理报》报道,夏天“在:罗兹尼的蔬菜商店里要寻找丰富的产品是徒劳的。货架上摆的是罐头和干果,只是偶尔有些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黄瓜。于是立刻排上了队。没有西红柿,没有小萝卜,没有大葱,没有樱桃…。”售货员望着空 23 ==========第28页========== 空的货架一个人在那儿发呆,今天除罐头外,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供给顾客。”②@这些情况,使得苏修头目在1969年12月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也不得不承认,”在商品供应方面出现脱销现象。” 以上说明苏修的日子十分难过。但是,苏修一伙为了欺骗苏联人民,竟挖空心思地炮制虚假的电视和电影节目。据苏《消息报》在1970年三月二十四日的一篇通讯写道: “在州中心建成了一个新区。…全区都传开了一个消息:在大楼的第一层将开设一个食品店。”“头天,商店里运来了五光十色的食品”。“一大早,商店旁就围满了未来的顾客,他们兴致勃勃地瞧着上这儿来摄下这件大喜事的电视和电影摄影师。”《摄下了站在柜台后面穿着雪白工作服的女售货员,摄下了坐在帐桌旁的出纳员,经理(拍的是特写镜头)则在讲述,这家绝妙的商店对新区的居民有那些便利和好处。”“摄影师们走了,接踵而来的是乘着搬运工人的汽车,五光十色的食品被装上卡车运往别的商店。”“打这以后儿乎己过了两个月,而隆重的开业仪式已在电视中放映了的彼尔姆市宇宙飞行员大街第八十六食品商店却始终没有开业。”“公民们对银幕与生活之间脱节到如此不能容忍的地步,感到吓奇,他们问:‘这是怎么回事?”⑤ (三)商品儲备下降 毯苏修为了应付商品奇缺、市场供应紧张的严重局面,不得不大量挖库存,使商品的储备量急剧下降。 从下表可看出,苏修批发商业部门的商品储备量是逐年下降的: 24 ==========第29页========== 批发商业机构中商品储备的变化(年底结存数)西 计算 年 香肠植 棉毛 成 皮烟草 肉 蛋 织 方法份 制品油 布料衣 鞋制品 195029 4 8 40 20 20 27 28 17 按销售 196018 3 5 1922 25161522 11 196522 2 7 21 2021 19 14 21 10 天数计 196620 2 7 23221815 18 17 196718 2 13 20 16 17 14 14 12 196810 1 4 14 161315 13 14 8 196911 2 13 15 11 15 13 15 9 从以上苏修官方的统计的材料看出,由于货源缺乏,导致商业部门商品储备总数和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商品储备逐年下降,1969年商品储备已降到低于规定的标准。而且据苏报说,储备中有“不少没有销路的商品。”②@ 从下表可以看出苏修零售贸易网中商品储备也是逐年下降的: 26 ==========第30页========== 苓售贸易网中商品储备的变化 单位:天@ 69年为 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65年的 % 食肉和禽类 22 23 18 15 12 54.6 香肠制品 6 7 6 4 66.6 肉罐头 167 160 137 108 90 54 鱼 29 26 25 21 20 70 鱼罐头 135 136 121 113 84 62 蛋 10 9 6 6 60 蔬菜 72 67 73 58 61 84.7 非食品 纺织品 237 215 169 181 164 70 毛织品 227 168 135 114 102 45 毛皮和毛皮商品 73 65 61 52 46 63 丝织品 298 273 229 202 175 59 火柴 147 109 84 74 73 50 玻璃陶瓷器皿 209 183 146 119 98 47 金属器具 205 198 176 163 150 73 26 ==========第31页========== 在食品商品中,以肉、蛋等副食品库存下降幅度最大,如肉类从相当于零售总额22天的储备量,降到只有12天的储备,下降了5%,蛋下降了40%。在非食品商品中,以毛、丝织品、毛皮等衣着用品和火柴、食具、日用杂货等日用品储备下降幅度最大,这些商品正是苏联当前市场最感缺乏的商品。”四 (四)商品质量低劣,变相衡御劳动人民 实行卢东挂帅,单纯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这是苏修 一贯的生产经营作风。在实行“新体制”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把持企业大权的资产阶级分子在生产上各自为政,自由经营,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导致商品质量低劣不堪。连苏修头目也不得不承认“许多产品是低质量的。”@ 据苏修《农村生活报》报道,苏修推行新经济体制'的第 一年,有关部门“检查了一百七十五万七千个零件,其中有一百三十四万四下个是废品。在俄罗斯联邦农业技术设备公司的贸易站里,一个季度就报废了一百五十二个企业制造的各种零件十六万六千个。”③ 苏修报刊还透露,“在哈游克共和国首都网拉木图-一家卖鞋的商业公司仓库里,发现有近六十万双鞋统统是废品。”原因是由于鞋类供不应求,当地制鞋工厂乘机进行设机,生产中榆工诚料,粗制滥造。”有一家联合工广生产人造纤维衣料,缩水率竞达106。”苏修《经济报》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是不能穿的。”②又如,波布卢伊斯克的捷尔任斯基缝纫厂收到的布匹质量极差,“在八个月中共报废了九千六百五十多米,去年九月十二丹收到的两千六百七十米布匹,其中就报废了一千○七米,占37.7%。”有一个名!伊·伊利亚申科的工人揭露说:“他用二十二个卢布买了一双卡拉干达别鞋 徐 :i眼.2 a女 ==========第32页========== 厂做的凉鞋,一天,他穿上新鞋到城里去,但是还没有走到,鞋就坏了,只好半路折问来。”③苏修军队的《苏联武装力量后勤和供应》杂志也抱怨说:“商业网供应的商品往往质量低劣。例如某些衬里布染的色易褪,肩章上的金属符号容易断,北极牌冰箱和松鼠牌洗衣机常常报废等等。”③@ 苏修商品质量的低劣,连苏商业部长也不得不在1970年底的《苏维埃贸易报》上公开供认,“苏联工业消费品的废次品平均达20%。力@而据西方报刊报道,苏修消费品质量上低劣,掀起怨声载道,“在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俄国工业部的检查人员所检查的产品中有百分之五十没有达到标准。”厨 (五)霸进口大量消費品过活 由于苏联工农业生产搞得一团糟,国内市场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迫使苏修不得不依靠进口大量消费品来过日子。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长。据统计,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七年的五年间,苏修共进口粮食二千六百七十一万吨。@而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两年共进口粮食达三千九百四十万吨,创造了苏联历史上进口粮食的空前纪录。⑧从下表可以看到苏修粮食进口的增长情况: 苏联粮食进出口统计© 年度 193019461955196319721973 进口(万吨) 0.7111.8730.50310,2915502390 出口(万吨)0.480.170.370.63456485净进口(万吨)0.2311.7030.13309.6610941905附:1913年沙皇俄国:粮食进口43.42万吨 粮食出口908.7万吨28 ==========第33页========== 近十多年来除粮食进口大幅度增长外,还大批进口食糖、蔬莱、肉类、奶类、鸡蛋、水果、纺织品、服装、针织品、鞋类等来应付国内的需要。据《香港经济年鉴》1970年统计,最近十年间,苏修对服装的进口增加了四十六倍,鞋进口增加了 二十三倍,蔬菜水果进口增加了五倍多。”⑩ 据苏修公布的一九六八年的进口统计,由国外进口的食品及消费品(不包括进口的其他商品再加工成食品及消费品),共值二十八亿四千万卢布,占进口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三点五。进口的主要商品有:肉五万九千六百吨,屠宰活畜八万五千八百吨(活重),鸡蛋六亿七千二百万个,蔬菜四十四万二千吨,水果五十二万七千吨,呢绒一千一百五十万米,绸缎四千四百八十万米,服装三亿六于五百万卢布,针织品亿九千 一百万卢布,各种鞋七千一百七十万双。在莫斯科的商店里充满着外国货,有些完全靠进口维持。例如:萍果是从匈牙利进口的影鸡蛋是从保加利亚进口的,服装、鞋子等,是从匈牙利、德国、波兰、捷克等进口的。④如按五十万人口以上的三 十四个大城市人口平均计算,一九六八年进口的皮鞋每人一双半,成衣十七个卢布,蔬菜水果六个多卢布。② 近儿年来,苏修更加紧向世界各国搜购肉类和农产品。据英《金融时报》一九七○年初报道:“苏联向澳大利亚购买了 三万吨牛肉和三十万吨羊肉,于仲夏前交货,这件事使得认为苏联发生了肉类缺乏问题的说法又多了一个根据。…这是近来向荷兰定购三万吨牛肉和猪肉以及六百万只家禽之外的又一笔 定货,”®此外,一九七O年苏修还向古巴进口食糖五百万吨, 比一九六五年的二百一十万吨增加近一倍半,向非洲搜购了棉花四十四万吨,葡萄酒一千二百多万吨,可可十五万多吨。并向印度掠夺了大量的皮革、羊毛、袖拼、黄麻、烟草、植物油、咖啡等农副产品。④说明苏修如果断绝了粮食和其他消费 20 ==========第34页========== 品的进口来源,就滩以过日子。 (六)通货膨胀,货币眨值,物价上涨 苏修叛徒集团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和西方资产阶级一样,除了拼命征税之外,就是搞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同样是苏修经济的不治之症。“由于通货膨张,苏修在一九六一年搞了一次旧卢布换新卢布,一次就使卢布的对外汇价贬低了百分之五十 五。”⑤而据苏《商业报》一九七○年透露,“自实行‘新体制’以来,卢布已贬值了百分之三十五。”⑩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尽管苏修为了欺骗苏联人民,拼命掩盖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真相,但从其官方公布的各种统计材料和报刊透露的情况中,也可以看出苏联物价普遍上涨的严重情况。 从物价总水平来看,苏修从不敢公布物价指数。但从苏修公布的1966年-一1970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预算支出中,分析当年价格与上年价格的差额,可以看出苏联物价总水平在五年中上涨了百分之十六点二,平均每年上涨百分之三。团(附表) 30 ==========第35页========== 从苏联预算支出的当年价格与上年价格差额看物价上张率 1966-1970 项 19661967196819691970累计价格 上.涨率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年终决算(亿卢布) 10671145129013711523 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年终决算(亿卢布) 10521109125013361460 当年价格与上年价格差额(亿卢布) 15 36 40 35 63 当年价格比上年价格上涨(%) 1.443.243.322.624.3 16.2 从批发价格来看,“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苏修公开宜布大幅度提高工业产品批发价格和基本建设价格。…如一九 六七年工业产品批发价格调整时,重工业产品平均提价百分之 十五,其中采掘工业产品提价百分之六十二点七。一九六九年 一月基本建设价格一次就平均提高百分之十一点一。”④⑧除官方宣布的提价外,还有大量未公开宣布的提价,主要表现是,在“新经济体制”的推动下,企业部门为了追逐利润,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普遍采用虚报成本的办法来提高产品的批发价格,获取高额利润。如“‘布尔什维克'工厂批发价格方案上的产品成本是一贯提高的,不合理的高价保证了这个企业在 一九六八年得到一百三十万卢布的利润。”“俄罗斯联邦肉品和奶品工业部利佩茨克橡胶制品工厂长期以来都是按照非法价格出售像胶皮垫的。这种豫胶皮垫赢利率水平为280一一670%,出售这种产品的多余进款大约为七十万卢布。”⑨这种任意提 31 ==========第36页========== 物价的严重情况连苏修财长加尔夫佐夫也不得不在一九六九年 十二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供认:“有时某些企业破坏规定的批发价格,企图不通过改进经济财务工作而是靠无根据地提高生产的批发价格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收入。”0 从零售价格来看,随着批发价格的上涨,零售价格也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的借口下大幅度地上涨了。一种形式是官方公开宣布的是价。据统计,“苏联六十九种主要消费品国营商业的零售价格,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三年上涨了百分之三十。”〔51〕在第 八个立年计划期间,苏修公开宣布的零售价格中,“不少服装的零售价格上涨了20一50%,小汽车、酒类价格提高60%以上。”〔52〕据苏修《经济报》一九六八年第三十三期供认:“对俄罗斯联邦一些州的二十四家缝纫工广进行检查确定,产品的平均零售价格在提高。”“皮亚蒂戈尔斯克工厂生产的男毛料西服价格从一九六五年的五十七卢布八十三戈比涨到一九六 七年的八十三卢布五十三戈比,上涨44%以上,童裤从七卢布 三十戈比涨到九卢布六十戈比。基斯洛沃德斯克工厂生产的棉布衬衣每件涨了一卢布八十七戈比,上涨了31%以上。〔53)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苏修经济进一步恶化,零售价格继续上张。“仅苏联历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公布的、显然大大缩小的数字,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三年,国营商店肉和禽类零售价格上涨百分之二十九,动物油上涨百分之二十八,蔬菜上涨百分之二十三。这一时期,在莫斯科国营商店里,面粉零售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四十八,牛肉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三,洋白菜上涨了百分之六十六。”〔54)又据美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九七四年九月十四日报道莫斯科国营商店近两年来一些消费品零售价格上张情况(以一九七四年夏季同一九七一年十 一月比较)如下表:〔55 32 ==========第37页========== 金额:美元 商品名称计算单位1971年11月1974年夏季上涨% 黄 油 公斤 4.36 4.68 +7.3 牛 奶 0.36 0.42 +16.6 马铃薯 0.12 0.35 +1.9倍 萍 果 1.33 1.95 +46,6 香烟(不 带滤咀的) 每盒 0.18 0.23 +27.8 汽 油 十公升 0.85 1.24 +45.88 尼龙袜 双 1.21 2.08 +71.9 男子雨衣 件 84.7 130 +53.4 苏修除了直截了当地公开提高物价外,还大量采取变相提价的办法来欺骗和剥削广大苏联人民。其中最普遍采用的伎俩,就是象西方资产阶级一样,介绍一种新式的或者说是经过改进的品种,乘机把价钱提高。例如,“登山运动员”牌半导体收音机,原来每台价钱是十七卢布,换了一个外壳后就改成二 十七卢布,提价60%左右。“飞行牌”手表原来价值二十五卢布,换了一个表盘,就把价格改成二十六卢布或二十八卢布。新出厂的一种放大机原来卖二十卢布,经过半年以后,结构、机件和外壳都没有任何变化,而价格却涨了四卢布。〔56〕又据外国报刊一九七四年报道,在苏联找借口变相提价的商品“包括 33 ==========第38页========== 从面包、黄油到汽车等一切商品”,“今年秋(一九七四年编者)苏联仿制意大利快意’牌一二四型汽车,车内装饰得比较好看,门上有瞥示灯以及其他一点改进,价格却从五千五百卢布提高到七千五百卢布,涨价百分之三十六。又如,四年前,老牌子的代特加酒,半公升的卖三点一二卢布,后来推出两种新牌子,价钱则卖三点六二卢布和四点一二卢布。论品质,两种新牌子还没有老牌子的好。”〔57) 更值得注意的是,苏联物价上涨还表现在苏修国营商业供应商品长期严重不足,低价适销商品越来越少,甚至买不到,而只有高价商品,或者商品质量降低,或者商店出售商品时,明里暗地短秤缺尺克扣顾客的数量。据统计,苏修国家部门规定了大约一千万种商品价格,但是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许多商品按官价是买不到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肉类、鸡蛋、蔬菜和水果要到自由市场上以高出官价几倍的价钱来买。据一九七一年 十二月苏《劳动报》刊登一读者来信揭露:“苏自由市场的货摊上各种蔬菜堆积如山,应有尽有,而国营蔬菜商店却是一副冷落萧条景象,售货员在那里寂寞无聊。“除了市场,任何地方都买不到必要的蔬菜,只好买高价的。”作者还列举了萨拉托夫市场价格与国营牌价对比如下:〔58) 黄瓜 白菜 胡萝卜 西红柿 国营商店(每公斤) 14戈比8戈比12戈比 14戈比 自由市场(每公斤) 1卢布40戈比 40戈比 70戈比 又据香港《经济导报》报道,“在苏联的黑市市场上一条斜纹布裤子售价高达一百卢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收入,男装皮鞋也是一百卢布,即使是一块口香胶也卖到五十戈比。由于百货腾贵,实际收入不断下降,广大苏联人民不得不尽量节衣缩食。例如去年(一九七.二年)苏联人民用于购买蔬菜的开支便比上年诚少了百分之九,用于购买水果的 34 ==========第39页========== 开支更减少了百分之十四”…,在苏联的非集体农庄的家庭中,有百分之三十二点六的家庭是生活于‘贫困线’以下的(即每人每月工资低于苏修专家认为用来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收入一一五十卢布,而生活接近于‘贫困线'的家庭也占了百分之三十一点二;至于集体农庄的农民的贫困情况就更加严重了。”〔59 以上情况说明,在苏修叛徒集团统治下的苏联,事实上存在着和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问题,因此,“当苏联官方宜布说,苏联没有通货膨胀,自一九七○年起,零售物价指数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三时,苏联的一般公民对官方的这种解释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哈哈大笑”。〔60〕 注: ①8《苏联经济陷于严重困境和混乱.状态》,《人民日报》1974年12月26日。 ②香港《经济导报》1973年36期第8页。 ③苏《消息报》1967年12月1日。(《共运资料》1968年2月26日。) ④苏《真理报》1970年2月15日 ⑤@《罪责在谁》,《南方日报》1974年8月21日。 ⑥④《新华杜记者综述苏修市场供应紧张情况》,(《共运资料》70年3月15日) ⑦苏《经济报》1965年6月第23期。(《共运资料》65年8月28日) ⑧《铃木梭子的书》日本产经新闻社19?0年版。(见 ·《考参消息》1973年8月1日。) ⑨香港《经济导报》1973年38一39期第61页。 35 ==========第40页========== ⑩[55〕《苏修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国际贸易消息:》1974年11月4日。) ①苏《经济报》1968年第28期,〔新华社莫斯科1968年12月9日电)。 @②《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7日。 ③苏《苏维埃俄罗斯报》1965年12月19日(《共运资料》1966年1月29日) ④《还是同样的立场》,苏《经济报》1969年1月第2期。 ⑤苏《苏维埃俄罗斯报》1968年12月27日。 ⑥《蘑菇的刺激》,苏《鳄鱼》画报1968年11月31日第31期。 ⑦④《需要更多质地优良、品种多样的商品》,苏《苏联武装力量后勤和供应》杂志1969年第7期。 ⑧《政治经济学教学参考资料》 ①⑨苏《农村生活报》1969年7月(《共运资料》69年8月17日) @《南方日报》1974年9月21日。 ②@苏《东方曙光报》1973年6月26日,(《参考消息》1973年8月24日)。 ②《人民日报》1969年3月4日。 ③《人民日报》1969年9月14日。 @④苏《真理报》1969年7月5日。(《共运资料》1969年8月12日)。 ⑤》摄影之后》,苏》消息报》1970年3月24日。 ⑧苏联统计资料》第138页,薪华通讯社。 西四四⑤⑥团⑧〔52]《从“八五”“九五:计划春苏修的经济危机》,新华通讯社1971年8月。36 ==========第41页========== ③①《人民日报》1969年8月12日。图《人民日报》1967年4月25日。®《国际贸易消息》1974年12月26日。 @《新沙皇在一天天烂下去》,新华社1970年5月21日电。 网《苏联对外贸易1918-一1966统计手册》,苏联外贸部计划经济管理局编印,莫斯科1967年版。1972年及1973年数字见注8。 ⑩《香港经济年鉴》,1970年。 ④②《苏修复辟资本主义情祝》新华通讯社1970年2月。 ③《俄国肉类缺乏》,英《金融时报》1970年2月11日。 ④《战后帝国主义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3、376、297页。 ④〔51〕《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经挤困难重重危机四伏》,《解放军报》1975年1月5日。 ⑨苏《经济报》1969年第24期,《共运资料》1969年7月27日。 ⑤@苏《真理报》1969年12月17日,《共运资料》1970年1月4日。 〔53〕苏《经济报》1968年第33期,《共运资料》1968年12月12日。 〔54)《苏联广大劳动人民生活难苦》,《人民日报》1975年1月30日。 〔56〕《新华社莫斯科1968年12月9日电》 〔57〔60〕《苏修市场严重峡货物价上涨》,《国际贸易消息》1974年12月26日。 〔59〕《苏修经济一团糟,苏联人民生活苦》,香港《经济 导报》19T3年38-39期,第61页。 37 ==========第42页========== 第四章 苏修自由市场大泛滥 苏修全面复辩资本主义后,苏联集体农庄市场已完全变成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那里,价值规律起着支配作用,投机倒把,哄拾物价,尔虞我诈,压迫和剥削城乡劳动人民,不断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富农分子。 (一)苏修統治集团通过各种政策、法合鼓励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交售农产品制度,使农庄有更多条件参与自由市场活动。 在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政府在1935年颁布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规定各农庄、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计划经营集体经济,并履行对国家的交售任务。但在苏修叛徒集团上台后,在农业中推行一条发展私有经济,破坏公有经济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苏联农村资本主义全面复辟。早在1958年,赫鲁晓夫就提得农产品自由采购制度,使农庄和农场向追逐利润的经营方向发展。继而在1965年推行“新体制”,农庄、农场的“经营机动自由”得到更大的发展,农庄和农场一小撮统治者的权力越来越大。 勃列日裡夫上台以后,农业“自由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为了扶持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瓦解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取消了斯大林在世时为了限制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而采用的对庄员私有经济征购农产品的办法。1969年11月第三次全苏集 38 ==========第43页========== 体农庄庄员代表大会通过的《集体农庄示范章程》,更把农业自由化措施用法令形式固定下来。《章程》规定:集体农庄由“群众在集体农庄民主的基础上自己管理生产,按照集体农庄全体庄员大会所通过的计划来管理自已的经济”,“根据经济核算制,广泛运用旨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农庄盈利的精神刺激和物质刺激来进行生产一财政活动。”①关于副业生产则规定,“可以同国营、合作社组织和社会团体签订种种合同:出售农产品、购买机器、物资、牲畜和其他财产,出售辅助企业和手工业的半成品和制品,完成各种工作和劳务,还可以建立其他符合其活动目的的合同关系”。②而国营农场则可以确定组织生产的体制,工作人员数目、劳动报酬形式。不仅如此,国营农场还有权独立附设企业,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支配所有利润。这样,农庄、农场在生产经营、人事决定、财产支配、利润使用和分配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独立自主权。因为农庄、农场有这么多的自由,苏修所谓全国统一的农业生产计划,也就不复存在了,集体农庄参与自由市场活动更加广泛,农业的混乱局面和自由市场的泛滥也就不可避免。 2.取消对私人副业的限制,发展私有经济。 苏修叛徒集团取消了对农庄庄员、农场职工私人副业的各种限制,鼓励大搞个人副业,发展私有经济。“1964年10月27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决议,取消对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私人副业的无根据限制,并决定向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提供购买乳牛和小牛的贷款。同年11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命令,取消1956年8月‘关于向在城市拥有牲畜的公民征收现金税’的法令,并取消了1959年各共和国颁布的禁止大中城市居民私养牲畜的法令。”③ “接着各加盟国相继通过决议,取消1956年3月以后对农庄庄员和家住在农村的非庄员的自留地和牲畜头数的限制;规 39 ==========第44页========== 定可以按限制前情况恢复自留地和私养性畜的头数,或根据当地情况重作规定;并规定‘今后应停止毫无根据地诚少宅旁园地的数量”;还取消了一些加盟共和国为限制不从事有益劳动的城乡居民饲养牲畜而征现金税的法令。”④ 在集体农庄庄员占有自留地方面,“1935年巢体农庄章程规定,庄员每户可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公顷(相当于三点七 五亩到七点五亩)的自留地,个别地区可达一公顷(十五亩)。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庄员自留地面积往往超过规定。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曾对此种倾向一再进行斗争。1956年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在《关于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决议中,建议集体农庄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庄员参加集体劳动的积被程度,调整自留地的面积。调整后自留地面积一般较前有所缩小,从全国来看,调整后平均每农户的自留地面积由1953年的零点三七公顷(五点五五亩)降低到零点三五公顷(五点二五亩)。”⑤据苏修《经济报》1970年3月第十三期刊载的《土地的力量》报道,供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工私用的土地占七百七十万公顷农业用地,其中包括六百二十万公顷耕地。 苏修叛徒集团在农村中大力扶持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形式出现的私有经济,因此,自留地的面积实际上大大超过明文规定的数字。“苏修期定,自留地少的为二亩半,多的为七亩半,实际上许多人的自留地不是几亩,而是几十亩,多的达二百五十亩。”⑥1968年12月苏修最高苏维埃通过的《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法原则》规定,土地使用单位“可以把固定给他们的部分土地转交给他人使用”,“暂时不用的耕地可以转让给需要这些土地的农庄、农场和其他农业单位临时使用”,而使用单位“应向原土地使用者提交与土地使用期限相应的补偿”。这样,“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土地可以转让和出租以后,更是大量出现了把土地据为己有的人,仅乌克兰一个区就出现 40 ==========第45页========== 一千多个,有的侵占达三千亩以上,他们种不了,就雇工剥削,成为新富农。”⑦ 3.取消对市场管理的规定,为发展资本主义开绿灯。苏修叛徒集团为了在农业中推行发展私有经济,取消公有经济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颁布条例,鼓励自由市场大发展。1965年5月苏修部长会议国家商业委员会批准了《集体农庄市场新标准条例》。“条例规定:允许集体农庄和庄员以及其他公民在市场上按市场形成的价格出售自已的农副产品,对市场价格不采取任何限制与调整;允许合作社和国营商业组织按国家零售价格参与市场活动;禁止在市场上向交易者要自产证”。⑧ 苏修明文规定市场交易价格可以自发形成,而交易者又不必持有证明文件,这就使市场物价猛涨,,投机倒把猖慨,资本主义大泛滥。据西方报刊报道,“每天带着农产品到莫斯科出卖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有的新兴富农和投机商乘飞机到莫斯科高价出售产品。一个格鲁吉亚人在三八节以前运来一手提箱郁丁香花,从市场上带走了-一提箱的钱。”⑨ 4,取消把市场收费列入国家预算,用以扩建自由市场。苏修叛徒集团为迅速发展农产品自由买卖和私人经济,还通过各种法令,投入巨额资金,大肆兴建现代化的、设备良好的大型自由市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活动创造一切方便条件。 “苏修领导集团取消1969年以前实行的把市场收费相当一部分列入国家预算的做法,为兴建自由市场更新设备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现在这笔款子可以全部用来经营建设,扩大集体农庄市场和改善市场设备,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得到权力,可以允许集体农庄市场建立改善市场工作人员文化生活条件的基金。这些资金是十分可观的,谁确利用这些资金,能够大大改善集体农庄市场的设施,更广泛地发展集体农庄的商 41 ==========第46页========== 业。”⑩ 据《苏维埃摩尔达维亚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市场及市场问题》的文章透露:“集体农庄市场往往简直容纳不下所有上市供出售的产品,售货亭、小贩摊、柜合不够用,因为有些日子里把自己的产品运上市来出售的达五万人!” “根据新条例(指集体农庄市场新标准条例),所有来自零售税和出租用具的资金,都应当用于建设、完善和扩大集体农庄市场,仅近两年内为这些用项开支了近五百万卢布。” “敖德萨州执委会不久前通过了关于让集体农庄建设五十 一个在城市市场出售剩余产品的售货亭的决议”。 文章还提出要给上自由市场的农民准备好交通运输工具、食堂、理发店等等,说:“背着口袋和提着篮子的集体农民并不是经常能找到顺路汽车把自己的产品运进城的,象敖德萨州 一样把运输工具固定给大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上市量的急剧增长。”① 苏修叛徒集团采取的鼓励农村私有经济发展的种种措施,企图用私人生产的农副产品来弥补市场供应不足,这完全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其结果必然是促使私有经济大发展,成为扩大自由市场的物质基础。 (二)自由市场泛滥、投机倒把猖獗 在苏修叛徒集团统治下的苏联,社会主义商业早已蜕化为资本主义商业,自由市场在城乡到处泛滥,投机倒把活动猖獗。 据苏修《真理报》1969年7月5日、20日发表文章说,“苏联全国有7500个集体农庄市场,它们每年交易额达到四十亿卢布。调查材料表明,工人和职员家庭购买食品总量中,这种市场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在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占21%多在 42 ==========第47页========== 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基占20%。四、五、六月,集市几乎全部由私人菜园控制”。除了公开的集体农庄市场外,在苏联各城镇还存在着黑市,这里更是一些新富农从事投机倒把活动的场所。 苏修《真理报》1969年7月20日发表社论,说什么自由市场“在满足居民对食品的需求方面有着巨大意义,可以大大补充集体农庄和农民的收入等等”。 1.苏联各大城市自由市场的情况 “在莫斯科,大大小小的自由市场有四十个之多”。②苏修文学杂志《莫斯科》1969年第三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每天带着农副产品到莫斯科出售的人,有15,000人,一年内就有数百万人次来莫斯科做买卖。“据塔斯社1973年9月12日报道:莫斯科近郊的居民很乐意把自己莱园里多余的产品拿到首都四 十个市场上来出售”。“农民的市场对苏联城市居民来说仍然不是暂时的爱好。仅在首都每天就有大约20万莫斯科人光顾这些市场。每年莫斯科的居民在集市上购得二十五万吨以上的土豆、蔬菜和水果。自由市场供应的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比重很大,占莫斯科供应量百分之二十。”③ “塔什于市一九六五年有自由市场二十九个、在其中的一个阿赖市场上星期天做生意的有一千二百四十五人,买主一天中有十八万四千人次。全市蔬菜供应一九六四年百分之六十五点六靠自由市场供应。”④该市1965年1至8月份,自由市场销售蔬菜四万五千吨,而国营商店只有不到一万八千吨。 据苏修《共青团真理报》1965年11月4日报道,鸟兹别克蔬菜生产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二是私人售卖的。 “在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的自由市场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这里有招徠顾客的呼喝声,有叫卖声,有吵骂声,卖货人占的位置不一样。据一位卖东西的老大娘说:‘位置都是 48 ==========第48页========== 抢的,谁的力气大,谁就可以抢到好位置,为抢地盘经常打架,为了抢占好的位置,许多人夜间就来了。’”⑤ “爱沙尼亚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在《爱沙尼亚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供认,只有共和国直属的城市才供应一点新鲜的和盐腌的白菜,其它地方根本买不到。居民的蔬菜、肉类都靠自由市场供应。”⑥爱抄尼亚的一些农庄、庄员百分之七 十到八十的收入来自私有经济。 “据苏修报刊透露,在塔吉克,自由市场上许多售货员,并非老头儿和老年妇女,他们是私人菜园和果园的占有者。其中许多人有机动车辆如摩托车、小汽车,这些人过着小康生活,根本不参加工作,是些牟取暴利,发横财的商贩子。”⑦ 2.自由市场繁荣,国营商业一片萧条。 苏修叛徒集团上台以来,对发展自由市场大卖力气,在许多城市为自由市场盖了高大的房子,外貌可观,市场上很多食品和日用品都是国营商店没有的或是稀缺的,但价格昂贵,卖主任意要价。1971年12月苏修《劳动报》刊登了一读者的文章指出:苏联自由市场的货摊上各种蔬菜“堆积如山,应有尽有,国营蔬菜商店,都是一副冷落萧条现象,售货员在那里寂寞无聊。” “蔬菜荒害苦了苏联广大劳动人民,却为投机商大发横财打开了一个方便之门。苏修报刊供认,由于国营蔬菜商店缺乏蔬菜,于是市场上的投机者就力图来填补这个‘真空’,自由市场空前繁荣起来。”© “为了鼓励扩大自由市场,苏修商业部头目在报上公开鼓吹增加销售的商品种类,包括荤油、面粉、粮食、植物油、土豆、水果、瓜类、蜜糖和鲜花…。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商业部长主张,在自由市场上可以出售麦子和玉米,并且鼓吹国营农场工人也向自由市场提供商品。”⑨ 40 ==========第49页========== 苏联农村中私有经济迅速增长,在很多地区超过了“公有经济”的发展,造成农村私人资本主义势力的大泛滥。“据苏修报刊报道,庄员和职工宅旁园地上的一些农副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如土豆占63%,水果占54%,肉类占40%,蛋类占67%。有的地区这一比例还要高得多。1965年,萨哈克共和国的庄员和农场职工私人生产的土豆达874万公担,而农庄和农场生产的总共只有524.4万公担。在同一年,私人宅旁园地生产的蔬菜差不多等于全共和国集体农庄蔬菜总产量的三倍”。⑩“有些地区和城市自由市场销售的土豆,占当地销售量百分之八十,蔬菜占百分之七十,鸡蛋片百分之五 十,肉类占百分之四十。”②①“牲畜头数的增加,基本上是依靠集体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工的私有性畜。从1964年底到1966年一月初的一年之间,全苏联私有的牛、猪和羊的头数的增长率,比全国农庄和农场这儿种牲畜的头数增长率高一倍到两倍左右。”@也就是说,私人产品已经压倒了集体产品,私有经济成了许多农民生活的主要手段。如“爱沙尼亚的一些农庄、庄员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来自私有经济。俄罗斯联邦梁赞洲农庄庄员的家庭收入,只有四分之一来自农庄。”②“从《苏维埃旗帜》第三国营农场的中心场区和第二分场场区工作人员的家庭收入来看(见下表),亦可以看出自留地收入已成为苏联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② 45 ==========第50页========== 家庭从农场工占本场区家庭月总 其中从自留 场 区 作中得到的月 地得到的收 平均收入 农户的%收入 入(%) 中心场区 50卢布 27 120片布 60 50一100卢布 53 1501 50 101一150卢布 16 2001 38 151一200卢布 250n 30 第二分场 50卢布以下 56 121卢布 59 51一100卢布 39 1441 48 101一150卢布 5 189 34 资料来源:《苏修复辟资本主义情况》新华通讯社编197 0年2月版第48页 “集体农庄市场上的卖主是农庄和庄员,蔺庄员在农庄贸易中又占主要地位。如1955年,农庄市场卖主收入总额中(五百亿卢布),庄员个人出售商品收入占百分之七十(三百五十亿卢布),农庄只占百分之三十。根据乌克兰共和国五十个城市农庄市场调查材料,庄员在农庄市场出售的各种农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及其变动情况如下表:⑤ 庄员在农庄市场各种农产品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 46 ==========第51页========== 产品种类 1953年 1955年 1956年 粮 食 47 81 92 面 粉 62 84 90 马 铃 薯 92 93 96 蔬 菜 73 72 78 肉 类 87 96 97 动物油脂 97 99 98 牛 奶 84 75 69 蛋 品 92 96 97 家 禽 78 85 65 植 物 油 69 80 92 由上表可见,农庄市场出售的各种农产品中,绝大部分是庄员出售的,农村中私人经济大大超过公有经济的发展。 “自由市场的价格是自发形成的,投机商人拼命哄拾物价,自由市场物价极其昂贵。据《苏修统计年鉴》大大缩少了的数字,自由市场所有农产品价格在1960年到1967年的七年间就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一,其中土豆上涨百分之三十四;蔬菜上涨百分之四十多禽类上涨百分之四十二。一公斤黄瓜五点六个卢布,生菜四个卢布,卷心菜两个卢布。自由市场许多产品价格比国营商店高出许多倍。”© “在自由市场上,一公斤洋白菜价高达一个半卢布,.一公 47 ==========第52页========== 斤西红柿十二个卢布,这样高价的菜,只有苏修特权阶层才能买得起,而一般劳动人民是无法问津的。有些工人用整月的工资还买不到十公斤的西红柿。”②② 1971年12月苏修《劳动报》刊登一读者文章,列举了萨拉托夫市场价格。 单位:公斤 黄瓜 白菜 胡萝卜 西红柿 国营商店 14戈比 8戈比 12戈比 14戈比 自由市场 1卢布 40戈比 40戈比 70戈此 作者说:“市场价格此国家价格高四到六倍”,“国营商店蔬菜很少”“除了市场任何地方都买不到必要的蔬菜,只好买高价的。肉类也是如此。” 3.自由市场成为投机倒把活动的场所。 私入经济的泛滥,产生越来越多的热中于跑农畜产品自由市场并进行剥削活动的投机倒把分子和新富农分子。“据苏修报刊透露,在苏联每天平均有几十万庄员在自由市场上做生意。其中,有许多专门以贩卖农畜产品,从中获取暴利的投机倒把分子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由于私人经济膨胀,不少人为了发财致富还雇用劳动力为自己经营宅旁园地,进行雇工剥削。”⑧ 在今日之苏联,有一部分人实际上已经蜕化为新富农,他们靠在自由市场上销售畜产品和土豆、蔬菜、水果等牟取暴利,这些人从事自留地生产,主要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出卖,赚得利润.“如一个住在德聂伯罗夫克村的‘农民',靠零点 48 ==========第53页========== 四公倾自留地种黄瓜、西瓜等到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自由市场出售,八次就卖了一千七百卢布,这个‘农民’有自己的住宅、电视机、母牛、小汽车,还雇了一个女孩给他摘梨。”@在苏修叛徒集团的鼓励下,不少农场职工大搞商业投机活动。据苏修《消息报》1963年7月7日发表的工人潘纽什克娜的 一封信揭露,苏联刻松州米丘林国营农场几乎所有职工都在大搞自留地和商业投机活动。 潘纽什克娜在信中写道:“…每一个居民拥有自己的百分之十五公顷到二分之一公顷(每公顷合十五市亩)的宅旁园地。在宅旁园地的旁边是国营农场的果园和葡萄园,就这样,我的同村人大概从1949一1950年就开始种黄瓜,起初种黄瓜的只有儿家农户,种得不多,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几乎全部园地都种上黄瓜了,…。在这种情况下国营农场倒了霉,农民们从三月价就开始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宅旁园地上,而在国营农场工作几乎像休息一样。” “种黄瓜是很累的活儿,每天早晨要浇水,于是所有的园子都要有井,钻井和安装设备儒要很多时间和很多钱,每口井还要配备马达、水管离心泵、救火水龙带,这一切商店里都没有,可是你瞧各农庄里都有。此外,还需要肥料,而且要最好的,这些肥料本来应该用在国营农场的土地上,那里肥料不足。与此同时,每个人通过非法途径可以给自己的莱园买一两车肥料,而这样的菜园子不下五百个!七月里开始收黄瓜,这真是热闹得很,因为黄瓜容易坏,而且要赶好行市,这时的出工情况是可以想见的。”@从这封信的揭露,可见私有经济的泛滥,严重影响了集体劳动。 有的农庄和农场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竞不把产品卖给国家而送到自由市场去高价出售。有的则大搞赚钱的副业,弃农经商,大搞投机倒把。据苏修中央统计局对庄员的预算调查资 49 ==========第54页========== 料,在有劳动力的集体农民中,有总数三分之二左右的劳动耗费在宅旁园地上,在有劳动力集体农民的全体劳动耗费中用于个人副业的大约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耗费的五分之四。有的集体农庄甚至以高额佣金专门雇佣从事投机活动的“经纪人”,因而这种农庄的收入高,往往受到各级领导机关的表扬,成为其他农庄学习的“榜样”。③@ 在十月革命五十多年后的苏联,资本主义性质的自由市场,遍布全国。在这些市场上,货物堆积,熙熙攘攘,同挂着社会主义经济招牌的国营商店那种萧条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自由市场,就是苏修叛徒集团在农村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铁证。 注: ①②③④⑧2④《苏修复辟资本主义情况》 新华通讯社1970.2.出版 第7页、第8页、第1页、第1页、第2页、第48页。 ⑤⑤《政治经济学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第233页、,第239页 ⑥⑦《关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儿几个问题》军政大学编第17页、第18页 ⑨②④⑨①世界经济资料第10期 北京大学经济系编 第13页、第12页、第9页、第10页、第12页、第14顶 ⑩《自由市场在苏联大发展》《人民日报》1967年7月18日 ①《为农产品自山买卖大开方便之门》《人民日报》1967年7月18日 ①图搭斯社1973年9月12日报道(见《参考消息》1973年1060 ==========第55页========== 月12日) ①④苏联《共青团真理报》1965年11月4日(见共运资料1965年12月4日) ⑤⑥《自由市场上大做赚钱生意,国营商店计划连年完不成》《人民日报》1967年7月18日 ⑦⑨《苏修叛徒集团扶植投机商人大搞自由市场》《人民日报》1969年1月11日 ⑧②@《苏修倒行逆施,大力开放自由市场》《人民日报》1969年8月18日 ④《苏修在农村全面复辩资本主义的铁证《人民日报》1967年11月1日 ⑧《政治经济学教学参考资料》(苏修问题)第10页 ②@《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基本情况》广东省委宣传部编 四《苏联农村私有经济泛滥成灾》《人民日报》1967年8月26日 @《黄瓜病》《人民日报》1963年7月31日 .61 ==========第56页========== 第五章 苏修对外貿易是推行世界权的工具 列宁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内容”。既然苏联已经变为社会帝国主义,那么,帝国主义的规律也就同样支配着苏修统治集团的行动。今天,苏修通过对外贸易,打着“互利”和“合作”的招牌,正疯狂地推行新殖民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采取种种卑劣手法,对外进行野蛮的谅夺和剥削,社会帝国主义的凶恶面目原刑毕露。 (一)苏修是当代最大的一个国际剩割者 苏修对外掠夺的一个要重手段,就是全面控制贸易国的对外贸易,利用特权地位,进行残酷的超经济剥削;乘人之危,攫取高额利润;掠夺贸易国的原材料等,给贸易国的国民经济带来无穷的祸害。 (1)推行不等价交换政策,攫取高额利润 从五十年代开始,赫鲁晓夫已经使用过不等价交换的手段对东欧各国进行掠夺,攫取暴利。1963年8月,西柏林经济研究所发表了一篇题为《由“岐视而产生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了》的文章,分析1955一一1961年苏联向“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出口的七十五种商品中,有六十二种商品的价格高于苏联同期向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的价格。进口国由于这种价格差异而产生的额外负担,约为56亿旧卢布,折合14亿美元①这说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苏修对东欧各国人民的剥削已经相当严重了。 ·52 ==========第57页========== 六十年代,·苏修对东欧人民进行不等价交换的剥削有增无减。据报道,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台机器售给苏修,只能换回140吨铁砂,而售给其他国家则能换回520吨铁砂,一辆铁道车辆卖给苏修,只能换回1,300吨石油,而卖给其他国家 则能换回了3,400吨石油。东德的DP1600型车床卖给苏修只有 一万五千卢布,而卖给其他国家可卖二万卢布影CFL400×300 铣床卖给苏修是六千卢布,而卖给其他国家可卖九千卢布。反过来,苏修卖给意大利的石袖每桶价格1.31美元,卖给日本是 1.26美元,卖给西德是1.27美元,而卖给东欧国家则为2.61美元,其中卖给匈牙利的价格竟高达3.04美元.苏修卖给东欧国家的原子反应堆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四倍。②据估计,在一九五 五年到一九七三年间,由于苏修不等价交换,使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五国蒙受的损失竞达一百 九十亿美元。③ 再看,苏修对东德的剥削事实、东德是苏修的所谓第一号贸易国,因而也必然是苏修实行不等价交换的一个主要对象。前东德部长会议办公厅科长维尔纳·奥布斯特,1969年逃亡西德后,在西德《世界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伟大的友谊 一一大量掠夺财产》的文章,揭露了苏修怎样向东德高价出售货物的情祝:1966一一1970年之间东德购买一吨石油要向苏联付出120外汇马克,而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在60一80西德马克之间(东德马克与西德马克比率1:1)。”苏联从1972年起向东德提供天然气,“东德不得不付出比世界市场高出一倍的价格,即每立米10芬尼(1马克=100芬尼)。面西德从苏联进口这类天然气每立方米大约只付5芬尼。”作者还透露,“前东德划计委员会主席阿佩尔曾认为同苏联进行贸易每年使东德遭到约20亿马克的巨大损失。1965年当阿佩尔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时,双方就价格问题迟迟不 53 ==========第58页========== 能达成协议,最后阿佩尔竞被逼在办公室开枪自杀,而第二天政治局委员诺伊曼就代他签了苏德贸易协定”。④近年来,东欧一些国家在与苏联贸易问题上是吃尽了苦头的,他们开始向西方国家发展贸易,找寻出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经开始。 苏修对印度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剥削程度更为严重。一九五 三年一一一九五四年度,苏印贸易额为二千八百万卢比,到一 九六九一一九七○年度已增加到三十七亿二千四百万卢比,猛增了一百三十三倍。苏修把大量破烂的机器设备一般高于国际市场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有时甚至高出二倍的价格卖给印度,而一般以低于国标市场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价格从印度进口大量原料和制成品,进行残酷掠夺。 例如,根据苏修自己的统计,1970年和1971年,卖给印度的石油和石油制品的单价平均高出向西德出售同类商品价格的30%。“1967年一一1968年度印度出口黄麻74万吨,总共价值为23·4亿卢比,每千吨为316万卢比,折合卢布为每千吨38万片布其中输出到苏联的黄麻则为15,900吨,价值为416.7万卢布每千吨仅为26.2万卢布,比印度的出口价格低31%。”仅这笔贸易苏修就攫取了高额利润187万卢布。⑤印度报刊在谈到印度对苏联出口时指出:“(一)按照一九七二年签订的一项协定,苏联可以在三年时间内从(印度)比莱钢厂进口一百万饨钢铁,价钱比世界市场价格低百分之十到二十多(二)苏联因买印度的糖每公斤付六十派萨(1卢比=100派萨),而苏联却可以每公斤只付四十二派萨,(三)一九七三年,印度不得不为它这位最好的期友而降低麻的价格,由于世界市场合成纤维缺乏,印度本来可以卖到较好的价钱的;(四)苏联利用一九六八年黄麻业的危机使我:国在那年降低了黄麻的出口税,(五)按照一九六九年苏印签 6.4 ==========第59页========== 订的一项协议,我们同意以每辆二万卢此价格向苏联供应在零度的气温下行驶的能载重八十五吨的车皮五万四千辆,而制造这种车皮的成本却是每辆四万卢比”。“至于进口贸易,也可以看到一幅同样可悲的景象。镍的世界市场价格每吨只要一万 五千卢比,而苏联要印度付三万卢比。苏联卖给印度的拖拉机零件,价钱为国际市场的三倍°”⑥这些事实证明,苏修对印度的贪婪掠夺并不亚于美帝国主义。 (2)通过对外贸易,贪婪地掠夺资源 列宁指出:“垄新加紧了对最重要的原料来源的掠夺”。⑦苏修就是这样一个国际重要原料的掠夺者。首先,我们看看苏修是怎样从印度搜刮大量原材料的。苏修对印度原材料的掠夺“其中主要的有黄麻、羊毛、皮革、烟草、虫胶、蓖麻子油、咖啡、茶叶、香料和核桃等。近年来,在印度步逐增加了制成品(主要是轻工业品)对苏联出口的情祝下,黄麻、皮革等12种原料仍占印度向苏联出口总额的60%以上”。“根据印度《解放》杂志1969年2月号羯露,印度出口的铁矿砂 17%、生皮革的76%、香料的37%、羊毛的5T%、油 饼78%、植物油的47%、咖啡的58%,都是输到苏联的”。⑧“苏修向印度进口的商品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当年搜刮的那些商品”。⑨ 苏修对古巴的掠夺,是在“国际分工”的社会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下进行,使古巴长期处于甘蔗单一经济生产。苏修儿年来食糖进口完全依靠古巴,古巴实际上己成为苏修的甘蔗种植园。 55 ==========第60页========== 苏联的原糖进口 单位:万吨 年 份 进口总量 其中从巴 进口量 比重(%) 1969 133.19 133.9 100 1970 300 300 100 1971 150 150 100 资料来源:苏《对外贸易》附刊《苏联对外贸易统计概览》 (1970·1971)。 根据苏修官方《塔斯社经济新闻》报道,古巴对外贸易中约60%是同苏联进行的,苏修操纵了古巴的对外贸易市场后,古巴的食糖、烟草、有色金属矿石、水果等源源不绝运往苏联,而苏修则把机器设备、卡车、拖拉机…以及石油和石袖产品等运往古巴。 据美刊报道,苏修掠夺古巴的廉价原料,而出售高价的机器设备,取得贸易差额的霸主地位,古巴与苏修贸易逆差1971年初已累积达30亿美元,到1971年底还增加了6亿美元,总计将达86亿美元。⑩这是苏修叛徒集团套在古巴人民脖子上的一条沉重的锁链。 蒙古的畜产品历来是苏修掠夺的主要对象。为了满足苏修的需要,蒙古不得不将大量活牲畜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牧场赶往苏修的加工广。“据1961一一1965年苏蒙长期贸易协定规定,蒙古平均每年要向苏联供应活牲畜350万头,即蒙古平均每人每年要供应苏联三头牲畜。而实际从蒙古运往苏联的活牲畜,每天大约有15,000头,每年达550万头 56 ==========第61页========== 之多。苏修就在蒙古接壤地区,建立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专门加工从蒙古进口的活性畜”。①“如1963年为例,蒙古全国共征购牛羊十一万四千吨,向苏修出口达八万八千吨,占全国征购量的百分之八十,全国征购马十一万七千匹,向苏修出口达八万三千七百匹,占全国征购量的百分之七十一”。②又如,据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蒙苏长期贸易协定规定,蒙古每年向苏联供应肉畜七万吨,约等于蒙古全年征购牲畜的一半。与此同时,蒙古还必须向驻蒙苏军、各类《专家”和他们的家属提供肉食,其总量约等子蒙古国内市场供应量的四分之 一。难怪外国记者早就讽刺地说蒙古是“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了。③ 苏修对蒙古的疯狂剥削,使得以畜牧业为基础的蒙古国民经济道到严重打击。近二十年来,蒙古的牲畜总头数始终难以增长,最近儿几个五年计划规定的牲畜增殖指标和近十多年的年度牲畜增殖计划都没完成。一岁以下的幼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已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牲畜质量降低,体重越来越轻。由手蒙古的畜产品必须首先满足苏修的需要。致使蒙古自己仅有的几个肉类加工厂、毛纺织广、地毯、皮鞋广和皮革厂也因为原料供应不足,经常停工待料,有的工厂的开工率只达三分之一左右。④以上材料证明,苏修同蒙古的关系,是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庸国的关系。 (3)在国际市场上投机倒把,牟取暴利 苏修推行帝国主义掠夺政策,另一个重要手法之一,就是在国际市场上投机倒把,从中谡取暴利。如苏修从巴西低价进口棉花,向古巴高价倒卖便是其中一例。 1961一一1970年苏联从巴西、古巴在棉花进出口中榨取额外利润 57 ==========第62页========== 从巴西进向古巴出差 价向古巴出额外利润 年 份 口单价(口单价((卢布/吨口·量卢布/吨)卢布/吨)) 吨) (万卢布) 1961 494.26577.86 83.60 15,000 125.40 1962 502.04577.14 75.10 6,300 47.31 1963 475.03 610,36 135.27 8,200 110,92 1964 480.32 559.25 78.93 12,000 94.72 1965 461.83 601.70 139,88 16,500 230.80 1966 450.13 678,50 228.37 13,200 301,45 1967 477.50 560,60 113.10 13,800 156.08 1968 494.60 695.10 200,50 16,900 338.85 196.9 426.70 591.34 164.64 13,400 220.62 1970 422.67 611.73 189.06 16,700 31573 总 计 1,941.88 资料来源:〔苏〕《1918一1966年苏联对外贸易 统统汇编》。 〔苏〕《对外贸易》附刊《苏联对外贸易统计 概览》(1967-1970) 从上表可以看出,苏修从巴西与古巴转手买卖棉花中的差价额最高为1966年每吨取得额外利润竞高达228.37卢布,利润率为50.73%;最低为1962年差价也达每吨75.1卢布利润率为14.96%。根据这样的差价计算售给古巴的棉花量,从 58 ==========第63页========== 1961一1970年十年中,苏修就从巴西与古巴人民中剥削了近二亿卢布的财富,苏修这种中间盘剥手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也不得不表示,苏古不平等贸易是古巴人民的“悲剧。”⑤ 又如苏修从蒙古进口畜产品,经过斯工或不加工就向西方市场高价出售,大搞转口贸易。“苏修向蒙古进口马、羊,后供应法国马肉和英国羊毛绒,转手之间,就获大量利润。从1959一1969的十年中,苏修从蒙古这样一个贫穷的国家,就榨取了4.6亿卢布以上的巨额利润。”⑥ 苏修这种贱买贵卖的转手贸易,还带有帝国主义商战的性质。1972年世界粮食款收,苏修农业也发生危机,但他抛售了20亿美元的黄金,购进2800万吨粮食,由于苏修抢购,引起国际市场粮价猛涨。1973年8月乘机将1.63美元 一莆耳式进价粮食,以4.7美元一莆耳式转卖给意大利,一进 一出从中赚了三倍利润。⑦ (4)乘人之危敲诈勒索,大干损害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的勾当。 乘人之危,敲诈勒索,是苏修损害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的一贯手法。他利用贸易的霸主地位,违反国际贸易准则,强行撕毁贸易合同,当贸易国有困难时,他以苛刻条件,采取哄拾物价,迫债,敲诈的手段,掠夺贸易国家。 如“按照印苏双边贸易协定,苏联曾答应在1974一1975年度中向印度提供四万五干吨白报纸。但苏修却乘印度白报纸供应紧张的机会,硬要索取高价,要求印度每吨付价四千二百卢比,而印度从其它国家购买价钱是每吨二千八百四十八卢比。经过多次讨价还价,苏修才同意在1974年年底前以每吨三千六百四十卢比的高价卖给印度白报纸二万三千吨。这一笔贸易苏修就获暴利一千八百四十万卢比。这样的高价掠夺还 59 ==========第64页========== 不满意,苏修还要保留在合同期间随时单方面提高价格的权利。”⑧白报纸讹诈事件只不过是苏修剥削和掠夺印度的整个做法中很微少的一部分。 根据埃及总统萨达特揭露,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正当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的紧急关头,苏修以落井下石的卑劣手法迫埃及支付欠债八千万美元利息。阿拉伯国家被迫,不得不削减石油价格,以每吨600英磅以支付军火费,卖给苏修,石油还未交货,苏修就以每吨1800英磅转卖给西德,据报导苏修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转手买卖,1974年可获利15一20亿美元,⑨苏修这样的掠夺政策,比老牌帝国主义更毒辣。无怪乎外国报刊送给它一个新的绰号一“资本主义俄国的石油大王。” (二)资本粽出和商品赋出相桔合 列宁指出:“自由竞孕占完全统诈地位的日资本主义的恃征是商品懒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惊出。”@苏修已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必然是以帝国主义的特征进行资本输出。根据《苏联统计资料》从一九五四年到… 九七一年止,苏修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援”为81.22亿美元。” ④对“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援”总额超过九十亿卢布(约等于九十九亿美元)。”②对古巴的“贷款”为44.62亿美元。 三笔共224.84亿美元。这些“经援”、“贷款”,实际上就是资本输出。苏修推行资本输出,是为了倾销滞销商品,控制别国的经济命脉,使“受援”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和附庸国,掠夺战略物资和原料。 (1)以“经援”为名,推行资本输出,强行高价推销陈旧机器设备和滞销商品。 苏修所控制的“经互会”就是它作为进行资本输出,推销60 ==========第65页========== 陈机器设备的市场。 -一九七二年九月,捷《自由报》以《捷克斯谘伐克富有教益的看法》为题,报道了苏驻捷大使馆参挫谢苗诺夫发表的谈话,就可以看出苏修贯把“经互会”成员作为推销其陈旧机设备的市场的真相。谢锚诺夫指责捷一些工厂和企业从西方购买产品。并威胁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伙伴们能够理解,如果他们的国内市场不向苏联的机器设各开放,那么,苏联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供应原料和燃料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这位参赞先生还说:“我们苏联经济学家从这点出发,即捷克斯洛捷克的机器制造业是投资过多的部门。”他针对捷在偿还苏修货款提供的商品不能满足苏修的要求时警告说:“我们决不会要你们在其它市场上无法销售的东西,商品必须是头等的,必须符合苏联的需要。面一部分还必需是用进口材料或者按照国外的许可证生产的商品。”②③谢苗诺夫这一席话充分地暴露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霸主咀脸。 苏修对印度的“经援”,就是以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相结合的活标本。 据1966年印度公营企业委员会发表的报告透露:比莱钢厂在1964年积压的苏制零件,价值1,570万卢比;这个厂所用的37台苏制柴油机效率很低,锥修费用竞比正常的维修费高出五倍。苏联在比莱钢厂倾销的耐火材料质量极差,每生产 一吨钢就需消耗20公斤,比苏、美本国钢厂多消耗一到三倍。苏联在兰契重型机器一以“维修零件”名义,倾销了足以使用 五年的耐火材料。@更恶劣的是苏修往往把别国拒绝接受的所谓“二手货”塞给印度。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印度渗透,真是无孔不入,正如《印度快报》说:“俄国的手臂伸得长长的,现在伸进了印度生活的几乎每个角落和每个裂缝。”⑤这些都 61 ==========第66页========== 是苏修资本输出,倾销商品的罪证。 (2)控制“受援国”的经济命脉,使“受援国”成为苏修的殖民地和附庸国。 苏修的大量资本输出,是和其企图占有大量殖民地密切相联系的。如苏修通过“经援”,把魔爪伸进了东欧国家的1,400项以上的建设工程,其中包括180个以上的发电站,120个以上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企业,约150个机械和金属加工厂,50个煤矿和90个化工厂。⑩东欧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受到了苏修的控制。 蒙古就是苏修殖民地的典型例子。 苏修给予蒙古的贷款据统计到1961年止为5.37亿片布。19611965年又有两笔长期贷款,约3.15亿卢布。1966一1970年,苏联为蒙古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提供贷款6.65亿布卢,占蒙古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总投资额的50%。根据以上情况,到1970年为止,苏联给蒙古的贷款至少达15.17亿布卢。@据估计,蒙古1970年国民经济总产值为6.3亿美元。这样蒙古负苏修的债相当于它的三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总和,如按人口计算,(蒙古1970年初全国人口为123万人)平均每个蒙古人民负苏修的债123.3卢布。这样,蒙古人民成为世界上负债最高的了。由于苏修对蒙古的控制,蒙古的企业成了典型的殖民化,蒙古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但是,在苏修的控制下,不能为蒙古人民谋幸福。苏修“经援”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这些资源。蒙古的工矿企业布局完全按照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需要来安排,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原料工业和食品工业,而且是分布在苏蒙接壤的边境省分,特别是在达尔汗、乔巴山、木伦、乌兰固木和乌列盖等儿个地区。②⑧这样的工业布局,完全变成为苏修的附属加工厂。 苏修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据西方报刊62 。澜有4mg·长4m指子市不 ==========第67页========== 报道,自1955年2月2日到1971年为止,苏修对印度的资本输出为103,125亿比。四下面是苏修在印度一些主要工业都门中所控制的比重数字:@ 钢铁生产 30% 石油加工 25% 电力生产 20% 电力装备生产 60% 重型机械生产 85% 电动机械装备生产 75% 石油勘探开采工业 80% 铝生产 25% 苏修对印度的经济控制如此之深,怪不得印报哀叹说:波卡罗这个巨大的钢铁城市一现在已变成苏联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地了。”·团 苏修对印度大搞资本输出的目的,苏修《真理报》评论员尤·茹科夫无耻地自供说:苏联“帮助印度建立工厂,印度将用这些工厂的产品来偿还我们。这是有前途和有成效的合作,因为印度没有劳动力不足的河题。”茹科夫说得干脆:我出钱办工厂,你出劳动力,工厂的产品运到苏联作为报偿。②苏修就是这样利用印度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把印度变为苏修的附属加工~。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资本输出更为有利的了。 ()通过资本输出,掠夺重要原料物资 据苏联自已公布的数字,截止一九七一年初,苏修已把魔爪伸进了亚非拉国家的三百五十三个企业和项月。圈又据另一个不完全的统计,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七二年,苏修向第三世界输出的资本总额达一百三十多亿美元。打进了大约一干个工 63 . : ==========第68页========== 业企业和:其它项目。③苏修橡胶进口的百分之九十五,棉花进口的百分之九二,都是从亚非拉地区攫取的。苏苏修对中东的石油、智利的铜、玻商维亚的锡、北非的水果和酒、东非的肉类品,元不垂涎欲滴。苏修的对外贸易,都是不等价交换的,以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价格高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价格,询亚非拉倾销陈旧的机器设备,并压价收购这些国家的重要原料产品。在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三年间,苏修向第三世界高价出山售的工业制成品达一百六十多亿美元,搜括了几十亿美元的超额利额。通过资本输出又掠取了一百九十多亿美元的原糖、棉花、天然橡胶、矿石等初级产品。⑤ 蒙古的矿产资源是苏修的又一掠夺对象。自一九六二年蒙古加入经互会以来,苏修打着所谓“共同开发”的招牌,不仅把持了蒙古矿产的勘香和开采权,而且大部分产品也由它独吞。蒙古开采的全部萤石被运往苏联,其数量占苏联萤石进口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蒙古历年来采的钨砂,绝大部分也被苏修掠夺。为了加紧搜取蒙古矿产资源,苏修还仿效西方垄断资本的经营方式,问蒙古进行资本输出,在蒙古建立变相的跨国公司。根据一儿七三年蒙苏两国“协定”成立的“蒙苏合营额尔登丁敖包选矿厂”和“蒙苏有色金属公司”,就是这种货色。它们名义上是“合营”,实际上是苏修在蒙古土地上经办的垄断企业,全由苏修控制。③⑦ (三)苏修是国际上的大軍火商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根据苏修官方大大缩小的数字,国防支出从一九六○年九十三亿卢布,到一九七二年激增至一百七十九亿卢布,增长百分之九十 三。赫鲁晓夫1959年9月27日访美时供认:苏联每年军费近250亿美元。这样庞大的军费开支,必然是加速军火生 64 ==========第69页========== 产,走上帝国主义倾销军火的道路。 (1)以“军援”为名,大量推梢军火 苏修的军火销售,“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至1970年,出售军火累计达252亿关元。1972年出售军火22亿美元。据瑞典官方研究机构的材料,苏联向亚非拉国家出售军火的数量它由50年代后期占世界军火出售量的11,3%,猛增到70年代初期的37.5%,表明了苏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之一。”⑧ 下面是苏修向一些国家出售军火的情况。 根据美国国务院情况研究所报告,1955年苏修开始打入了中东的军火市场,排挤了西方的军火商,成为中东地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唯一的军火供应者。1955一1971年,苏联向第三世界提供“军援”总值约80亿美元;其中给中东国家近50亿美元。③©向埃提供的军火总值达25亿美元。 印度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第二位的军火倾销国。50年代初,印度主要是向英国购买一些武器,1959年,印度扩张主义者桃起中印边界年端,疯狂地扩军备战,苏修为了达到反华的目的,1960年,开始给印度提供军火“援助”。到1970年为止,苏修给印度的“军援”已达十亿美元。⑩1963年和1964年,苏修为了进一步控制印度,两次签订了“军事掇助协定。”印度《爱国者报》报道说:“苏联与恰范代表团在莫斯科会谈时给印度的防御援助总数超过8亿卢比”。@1968年1月苏联又向印度提供一笔新的“军援”,包括一百五十架苏7型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四艘潜艇、一百辆坦克和大批远射程大炮。②197.1年3月苏、印又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同年11月21日印度扩张主义者在苏修的策动下,发动了肢解巴基斯坦的侵路战争。据报道,这一期间,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包括一些东欧国家)供给印度 65 ==========第70页========== 的武器,仅坦克装甲运兵车就有三百五十辆之多,现在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军火商。 苏修在六十年代初,取代了美帝国主义成为阿富汗头号军火商。 1954年,苏修利用阿富汗与美国闹矛盾的机会,乘机给阿富汗2,500万美元的军火贷款。⑧接着苏修大规模地向阿汗进行军事扩张,据美国报刊估计,从1955年到1967年为止,苏修集团国家给阿富汗的军火总值为2.6亿美元,大大超过了美国给阿富汗的“军援”(1956一1967年,美给阿的“军援”总计3,200万美元)。 苏修叛徒集团为了适应其反革命全球战略需要,五十年代未就把度爪伸到了非洲。到1971年止,它给非洲的“军援”共48.82亿美元。⑤勃列日涅夫上台以米,苏修对非洲的军火投机步伐迅速加快,截至1970年止,苏修已向非洲国家签订了“军援”,协定的国家国家有加纳、儿内亚、苏丹、摩洛哥、马里、阿尔及利亚、扎伊尔、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索马里、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十三个国家。 以上材料证明,苏修在与美帝争夺世界军火市场方面,急起直追,有些地方已大大超过了美帝,成了国际上最大军火商之一。 (2)通过军火倾销,进行勒索,牟取暴利,掠夺战略物资 苏修在中东大搞“军火换石油”的买卖,掠夺中东资源:据西方估计到1980年,苏联将有-一亿五千万吨石油直接从中东地区掠取。⑥现在苏修通过“军援”直接控制了中东地区伊拉克、伊朗、埃及、叙利亚、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工业。根据苏修官方统计1969年苏联从阿拉伯地区掠夺石油达360万吨。⑦ 66 ==========第71页========== 苏修特别注目伊拉克和伊朗的石油。这网个国家的石油资源丰萏,距苏修工业区近,1969年苏修与伊拉克签订了两个石油协定,分别以7,490万美元和7,700万美元的“贷款”取得了伊拉克的石油开采权,苏修的这些贷款将由伊拉克石油来偿还。④⑧苏修1963到1968年给伊朗的军火贷款一亿 五千方美元,伊朗必须以石油、无然气偿还。 苏修制造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以便更好的推销军火,从中牟取暴利,科威特《舆论报》指出:“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的武器是要花钱的,俄国不过是在设法推销它的剩余和过时的武器这种商品,俄国正以美国公司同样的方法处理它的武器。”埃及《消息报》说:我们是牺牲人民的福利和牺武发展计划的执行省下来的数以十亿计的钱来购买(苏联)武器的。”苏丹陆军参谋长指出:“俄国人把零件当作施加压力的工具,并以数倍于武器本身的价格出售这些零件。”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苏修利用当时形势,停止供应埃及武器,进行讹诈,根据瑞典《火炬》发表文章指出:“就在战争紧张进行之际,苏联竟要求购买他的武器必须立即用西方货币和大大压低了价格的原料付款,并借机大力提高武器价格。此外,苏联还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签订了武器换石油协定。苏联把从阿拉伯国家廉价进口的石袖权卖给西方国家,大发横财。”©四次中东战争期间,苏修迫使伊拉克每饨石油以低价600英磅卖给它,货还没有交,苏修就转卖给西德,每吨为1,800英磅,据报导苏修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转手买卖,1974年可获利润15到20亿美元。 从以上的事实表明,苏修虽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编造是第三世界“天然盟友”的神话,但谎言终究掩盖不了事实一苏修统治集团是当代最大的国标剥削者。他们对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做了这么多坏事,当然,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 i87 ==========第72页========== 民是不会饶过他们的。苏联人民一定会高举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冲破修正主义的统治,重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注: ①西柏林《每日镜报》1963年8月16日。 ②《看苏修怎样通过“经互会”对东欧人民进行掠夺和剥削》《人民日报》1968年11月10日、 ③④冠《苏修是当代最大的一个国际剥削者》《人民日报》1975年2月12日。 ④《各国概祝》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3页。 ⑤①⑤③⑦⑧西《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56、206、209、36、34、35、70页。 ⑥《光明日报》1974年8月17日。 ⑦四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1964年版,第113、55页。 ⑧《苏修对印度进行残酷掠夺》《人民日报》1969年5月9日。 ⑨香港《经济导报》总1253期第23页。 ①⑩《苏悠利用“经互会”残酷掠夺其它成员国》《人民日报》1969年5月28日。 ②《苏修统治集团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活标本》《人民日报》1967年9月13日。 ®日《朝日新闻》1969年5月18一21日 ④《大肆掠夺和剩脚蒙古》《人民日报》1974年11月29日。 ⑦《政治课教学参考资料》之三,中山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粲。 ⑧《苏联在对印度贸易中乘人之危牟取暴利》《光明日88 ==========第73页========== 报》1974年8月17日。©《光明日报》1974年9月25日 @⑩⑤新华社:《苏联统计资料》1971年版,第184、452、119、147页。 @四《“经互会”是苏修套在东欧人民身上的锁链》《人民日报》1969年2月23日。 @《苏修在印度大肆推行新殖民主义剥削印度人民》《人民日报》1967年9月12日。 ⑤⑩香港:《经济导报》总1250期第8页,总1253期第22页。 四法·《经济问题》1972年7月12日。 画《苏修对印度的“无私援助”到底是什么货色》《南方日报》1973年11月13日。 ②《人民日报》1974年1月14日。 ③苏·《对外贸易》1971年第12期。圈香港·《大公报》1972年1月23日 ⑦《苏修大肆掠夺和剥削蒙古》《人民日报》197年10月29日。 @《苏修充当军火商,大发战争财》《人民日报》1973年11月27日。 ④@《世界知识》1965年5月25日第19页。 ②《人民日报》1968年5月7日。®阿富汗·《商队报》1971年11月。 ④美《环球》1970年第4期 ⑩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1972年版第275、276页。 ⑨《光明日报》1974年7月6日。 69 ==========第74页========== Ge ne r a l I nf or ma t i o n]书名=未命名图书作者= 页数=1000 SS号=0 出版日期= ==========第75页========== ==========第76页==========